繼續看《小別離》,里面的小宇挺逗的。
琴琴,朵朵,小宇聊天。
小宇對著琴琴說:
這世上有三種鳥,
一種是先飛的,你這種(指琴琴,學習好)
一種是嫌累不飛的,你爸這種(指琴琴爸)
還有一種是我最最討厭的最最煩煩的,你媽和我爸這種,就是自己飛的不咋的,就生一窩蛋,把希望都寄托在他們生上。
不過,倒也說出了一個事實,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
繼續看了幾集之后,覺得這劇拍的確實不錯,有些場景挺能反映生活的,而且雖說有“出國”話題,但其實更多表現了青春期孩子的變化,在學業重壓下和父母之間的各種碰撞。從而也可以反思家庭教育的方向。
****
何為“小別離”,不知道導演取這個劇名意味著什么,但是看到劇里朵媽訴說自己以前帶朵朵,喂奶陪睡,接送興趣班,到上小學初中,一路歷程,多少親力親為,突然想到“小別離”這個詞。
孩子在小的時候和我們那么親密,到一點點長大,開始漸漸分離,構建他自己的世界,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好像是一次小別離,到青春期,更為明顯的進一步別離,離開父母的世界,脫離父母的世界,真的要去打開自己的世界了。
這是一個必然過程,是父母和孩子的關系的特點。所以,看著自家寶貝一天天長大,也會跟我們扭了。還很難想像他長大了的樣子,開始真的獨立的樣子,而對于別離的過程,也許會有所感傷,但希望不是甜蜜的感傷,那就好好珍惜當下每個在一起的時刻,還這么親密的每個時刻吧!
“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唯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但是別離是為了孩子的獨立完善,那份愛總是在。唯有順滑美好的親子關系,最終依然會回歸團聚。
***
后來看到一篇介紹到原著小說作者的(據說作者的孩子也是初中就出國了),里面說了5大“小別離”,有幾點覺得挺贊同,別離也有告別之意,其中幾點告別是,告別分數至上,告別重重壓力,告別集體焦慮。這幾點的告別,可以有。怎么告別?保持自己的判斷力,遠離攀比,放下自己的焦慮,看清分數不是人生最重要的,這個時代,成功之路優秀之路已經是百花齊放,不再只是曾經的“讀書、考試”一條……這樣看來,還是要家長先學會“告別”,而后孩子才能“別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