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百遍——《如何閱讀一本書》第十三章
看之前我的問題
書的前兩篇不是對閱讀藝術高水平要求的普遍規則與基本原則都講解清楚了嗎?為什么還要提供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看到有實用型、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學、哲學書、社會科學的閱讀方法,除了作者的分類的這幾種書,難道還有沒有囊過在其中的書嗎?那前面的基本原則又有什么用啊!
第十三章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分成三個小部分講。實用型竟然還能分成兩種,難道使用的閱讀規則又不相同嗎?說服的角色?實用不就是教人應用的嗎?還需要說服誰嗎?贊同實用書之后?不就是應用嗎?還有其他說道嗎?
啊!腦袋有點受不了,閱讀的藝術有點太難掌握了吧!有基本原則和完整的分析理念,還要細分不同讀物的不同方法。
看完后我的感想
沒有閱讀之前的問題都是低級別問題,也是陷入低水平勤奮的因素。想要脫離低水平勤奮陷阱,必須使用正確的方式去刻意練習贊同的觀點或方法,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不能停留在這個結論是可取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但是我依然按照以前的做事方法前行,那么讀書的意義就不大了。作者的那句“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問題”,可謂振聾發聵。行動才是改變自己的關鍵點。
以后再讀有關實用性的書,一定要問自己這四個問題!
第一:這本書在談什么的,作者想解決什么問題;
第二:了解作者要你這么做的目的;
第三:內容真實嗎?按照作者提供的方法能達到他說的結論嗎?
第四:以后我的行為該有哪些變化,去踐行書中的方法。
逐字逐句閱讀的核心筆記
1.前言
這部分文字更像是第三篇的總述,介紹為什么需要這些細分的規則,這些細分規則是基本原則的補充與印證。
實際情況往往錯綜復雜,想要援用一些規則的時候,你會發現越通用的規則離題越遠。不能只用一般通用的方法來讀任何一本書。因此,你需要細分不同書的不同閱讀規則,要有彈性,并能隨時調整。而你開始運用這些規則時,你會慢慢感覺到這些規則是如何在不同的讀物上發揮作用。
要特別提醒的是,十五個閱讀規則不適用于小說或詩集。因為虛構作品不是照著共識、主旨、論述來發展的(這更說明了細分規則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你認為閱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毫無規則可言,那也是錯的。閱讀虛構作品使用的另一套規則本身很有效,另一方面能檢驗這些規則和閱讀論說性作品規則的不同之處,是可以幫助對閱讀論說性作品的規則多一層認識。
作者再次強調,不要害怕學習更多的規則,它們之間是有關聯性的。尤其是四個最特殊的問題:⑴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么?⑵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⑶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⑷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我們只是會偶爾提一個新規則,也會重新調整某一個舊的規則。我們主要強調基本要問的不同問題,以及會獲得什么樣的不同的回答。
論說性作品基本上要區分出實用性與理論性兩種——前者是有關行動的問題,后者只和要傳遞的知識有關。
2.兩種實用性的書
關于實用性的書要牢記一件事: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這可以回答“贊同實用書之后”這個問題)。理論性的作品可以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實際的問題卻只能靠行動來解決。
以此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作為例子,作者告訴我們,理論性的原則會歸納出出色的行事規則,但是無法為你解決那些問題,只能幫助你而已。
實用性的書兩種類型:一類為說明規則的書;另一類主要是在闡述形成規則的原理。而作者又說,這樣的區分并不是絕對的。跟隨作者的思路總覺得太累了,可能這就是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吧!腦袋里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閱讀以規則為主的書時,要尋找的主旨當然是那些規則。作者給出尋找主旨的關鍵點⑴找到命令句,⑵找到建議式的說法,⑶作者告訴你規則確切可行,可能通過原理,也可能通過舉例來告訴你。
閱讀闡述形成規則的原理的書,這類書與純理論性的書有相似性,主旨意在說明某件事的狀態,論述就是強調真的如此。
不同之處在于,要解決的問題終究是實用的問題——行動的問題,人類在什么狀態下可以做得更好或更糟的問題——所以當聰明的讀者看到“實用原理”這樣的書時,總是能讀出言外之意。他可能會看出那些雖然沒有明說,但卻可以由原理衍生出來的規則。他還會更進一步,找出這些規則應該如何實際應用。
了解或批評實用性書籍的最好原則是,如果在原理中能找到可以理解的規則,那么也就可以在由原理引導出來的規則或建議的行動中,找到實用原理的意義。現實的真理與理論的真理不同,行為的規則要談得上是真理,有兩種情況:一是真的有效;二是這樣做能帶引你到正確的結果,達到你的期望。
如果你不認同仔細、頭腦清楚地閱讀是件值得做的事情,那么縱使書中的規則真的有效,這本書對你來說還是沒有什么實用性。你投入度覺得了你的產出水平。所以在評斷一本實用性的書時,所有的事都與結果及目標有關。
3.說服的角色
閱讀實用性書時,一定要問你自己兩個主要的問題。第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他建議用什么方法達到這個目的?
從實用作品的寫作特點上來看,為了讓你相信作者所說的,都混雜著雄辯或宣傳。為了讓你接受他的結論,與他提議的方法,他討論的方法必須要能打動你的心智,他可能必須激起你的情緒反應,左右你的意志。這是因為實際的思考與行動除了需要理智以外,情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人可以沒有受到感動,卻認真采取實際評論或行動的。所以懂得再多的道理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
閱讀實用性書一定要保持清晰地頭腦,作為被說服的角色有兩大重點:⑴要知道書的基本共識、主旨、論述是什么,能覺察出作者的雄辯。⑵實用性的書與理論書不同,你要了解作者的“性格”——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政治狀況及時代大環境。
4.贊同實用書之后
讀實用書四個問題的一點變化。
第一個問題:依然是這本書在談些什么?這個問題對于讀實用性書格外關鍵,你一定要了解作者的目的是什么。換句話說,你一定要知道他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第二個問題的變化也不大。如果規則四調整為:找出作者想要你做什么。規則八就該調整為:了解他要你這么做的目的。
第三個問題:內容真實嗎?實用性的書最終目標,你接受他的宗旨,加上他的建議達成目標。
第四個問題:這本書與我何干?可說全部改變了。閱讀理論性的書之后,你對那個主題的觀點多少有點變化了,你對事物的看法也就會多少有些調整。而實用性的書,在你贊同之后,需要你采取行動,認為他提議的結論有價值,按照他的方法去驗證他的結論。否則你只是表面上同意了作者的結論,實際上沒有接受。實用書讀過、同意作者的觀點,沒有理由不理不睬不去行動。
而后作者舉兩個例子來說明讀實用書在贊同之后該怎么做,并討論了心理問題也會影響我們閱讀實用性的作品。
慢慢來,你只需睡覺時比起床時聰明一點點即可,成長的復利效應肯定會顯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