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見字如面中聽到這封信,覺得很有必要分享一下,共勉。
2007年有兩條新聞看得我毛骨悚然。
先說第一條。大學新生一報到,有些學校領導就約見學生家長,提出現在開始,就要為學生未來的職業做準備,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的訓練和指導。
這真的讓我大吃一驚,我曾經感慨應試教育之外的教育都進不了中學,現在我又看到了新的危機:與就業無關的教育是不是也進入不了大學教育了呢?
這里涉及一個嚴重的、不能回避的問題:
首先,我認為大學就業難,確實暴露了大學課程設置陳舊、不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問題。
這是大學教育必須改革的一項內容。
第二,我們要具體分析一下,大學生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原因在哪里。
在我看來,一個重要方面是精神素質的問題。
很多就業單位,對大學生的素質有許多批評,他們主要認為現在的大學生,一個是獨立自主能力比較差,一個是缺少團隊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還有知識面太狹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不足。
許多人可能在中學成了應試機器,到大學又成了就業機器,這樣來度過自己的青春時代,且不說會影響自己一生的長遠發展,單就個人生命而言,也太委屈自己了。
第三,對就業應該有一個長遠的眼光。
現代社會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不斷會有一些新的專業、新的職業出現。這使得每個人都必須不斷變換自己的職業和社會角色。
具體的培訓是可以通過訓練班來解決的,眼光狹窄地把大學辦成一個職業培訓班,那可能再度耽誤大家,而且可能整個地耽誤我們國家民族的發展。
這是我去年感到沉痛的第一條新聞。
第二條新聞也讓我吃了一驚。說新生未入學,家長和學生就忙成一團,通過一切途徑,找各種關系以求打點、照應。
還沒上大學就開始打聽,哪個老師給分高?團委和學生會哪一個比較有前途?評獎學金是只看成績還要在學生會混得很好?
據說有一個沒有正式報到的新生,把學校里主要領導、團委書記、班主任都摸得清清楚楚,這真讓我目瞪口呆。
我們每個同學要把自己培養成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更加重大,也更加嚴峻。
在我看來,真正的精英應該有獨立自由的創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擔,要有對自己職業的承擔,要有對國家、民族、社會和人類的承擔,這是我所理解和期待的精英。
但是我們現在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正在培養出一批“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所謂“絕對”,是指一己利益成為他們言行的唯一的、絕對的直接驅動力,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種投資。
所謂“精致”是指他們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養,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
他們驚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誠姿態,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體制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這樣的學生很能迎合體制的需要,而且他是高效率、高智商,可怕就在這里。這樣的人,正在被我們培養成接班人。
那些笨拙的、只會吹牛拍馬的人其實體制并不需要。這是我最擔心的問題。
這樣的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問題的要害在于沒有信仰,沒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關懷、大悲憫,沒有責任感和承擔意識,套在名韁利索之中自我的庸俗化。
這樣的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其對國家、民族的損害,是大大超過那些昏官的。
而我們的大學教育培養出這樣的人,不僅是失職,從根本上說,是在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