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醫院陪護第三天,還有兩項檢查做完就結束了,等醫生會診,恰巧趕上周末,只能周一做手術。昨晚簽了手術確認書;醫生輕描淡寫的告訴母親,這是一個簡單的手術,睡一覺起來就好了。醫生的態度讓母親的心情好起來,愉快的簽了名字,出門的時候還不忘再問一句,醫生,全麻會不會就醒不過來了;我和醫生都笑起來,醫生笑笑說,放心,你不想醒都不行。也不知道老媽的知識來自于哪里,難道也會百度嗎?
26床今天可以出院了,那位婦女卻一直躺床上,早上還是等著老公送飯來,然后把小飯桌架床上吃飯,那場景不像是要出院的,仿佛是剛入院的重病人;我心里嘀咕著,估計是身體好了,心理還沒調整好;女人至死是少女,只要還有老公疼,那少女戲定是演的足足的;
25床還是如前兩天一樣,大部分時間昏睡,只有吃飯上廁所才起來,只要張口必是罵人,那個憨憨的老公變著各種花樣哄,每次聽他哄,我都在邊上偷偷笑,也不敢笑的厲害,抱著平板電腦,假裝看小說,實際側耳傾聽她們的對話;
“你明明是傷口痛嘛,還說我把你扯痛了”男人幫女人擦身子,估計不小心碰到女人傷口了;女人叫著罵男人,男人回復到;
“你龜兒子不會弄就不要弄,痛死老子了”女人罵道;
“社,我不來的話,你還不是要罵我;再說,我不來,在屋頭耳朵還不是要燒,干脆來了,反正都是掏人(被罵),還是看到你安逸些”男人一邊繼續干活,一邊開玩笑;
四川人的幽默從這個男人只是看到冰山一角,我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后遠離家鄉多年,現在聽來是那樣親切;
……
帶著母親去做動態心電圖檢查,9點不到,檢查室前面已經圍滿了人;那個中年管理員扯著嗓子大聲喊名字,遇到不確認的字,大聲喊“是權還是錢,字都寫不清楚,哪個寫的,書讀少了“一邊嘲笑別人一邊叫嚷;
我覺得很費解,我們到的是四川頂級醫院,華西,哪怕在全國也是排名靠前的醫院,怎么現在還用嗓子喊的嗎。我記得在廣州,不管大小醫院,基本都是電子屏幕顯示名字,這里怎么還用如此落后的方式。還有一種感覺,在廣州的醫院,好像沒有很多護士,掛號繳費排隊等號都是電子超做;病人好像也不需要詢問就能按照程序辦理;
在這里,隨處可見的是奔跑的護士。耳朵里聽到的都是病人各種詢問該怎么辦理,我去辦理各種程序的時候,除了自己要找護士詢問,也總是被個別怯怯的老人問:大姐,幫我看哈,這個到哪兒辦?四川人習慣喊中年女人為大姐,哪怕他(她)實際比你大很多。
這個中年管理員態度熱情,感覺精力超級旺盛,不管誰去咨詢都耐心回答,回答完馬上又開始扯著嗓子喊名字;遇到護士推手術床從身邊經過,一邊喊,手還不忘記去幫忙推一把。
這幾天我每天都會經過這里,每次看到他都是這個狀態,我在想,他應該是很愛這個工作,工作如此投入,哪里還有時間去想工作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之類的話題吧;對他來說,工作的意義就是每天忘我的投入本身需要完成的具體事務之中吧。
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不時有護士推著手術床從我們身邊走過,床上躺的大多是年紀比較大的老年人,一邊跟著一位中年女人,這是大多情況;現在疫情,醫院只允許一個人陪護,陪護一般也是女兒;
有一個床推出來,床上躺著一個老頭,身上插滿管子,護士喊”**家屬呢,**家屬呢”,那個管理員看沒人應答,也幫忙扯著嗓子喊“**家屬,**家屬”,這時一個微弱的聲音傳來“來了,來了”然后看著一個小個子婆婆,步履蹣跚的小跑過來;
“家屬囊個是個老婆婆哦,娃兒呢”那個管理員問著;見老太太不回答,管理員也沒繼續追問,馬上低頭看下一個名單;
緊接著一位護士和一位大概4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扶著一位差不多15歲的少年出來,門口放著手術床,還沒走到床邊,少年腿一閃,站不穩,往手術床前倒;一看就是腿沒有力氣,看那少年氣色,應該是新病不久,臉上的稚氣和眼里的熱情還未褪去;但是我知道,到這個住院部來住院的,應該病都不輕的;不知道未來,他還要遭多少罪,但愿他眼神里的熱情如今天這樣,永不消失。
今天的檢查還算順利,結束后,我們回房間休息,接下來是周末兩天,靜等周一到來,接受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