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俗稱,生日……
小時候,生日代表了有蛋糕吃,早就忘記那時人造奶油的味道,但那時的蛋糕絕對是稀有品,真的只有過生日才有機會吃。聲明一下,我是80后,說的是90年代的事兒~2000年以前也就是新千年以前,物質世界的種類與層次和當下比,感覺就是兩個世紀的隔閡。大白兔還在以包裝占據市場,想想小時候一包大白兔奶糖是我過年最快樂的時光;健力寶我曾經當水喝,現在期待它的回歸甚至再輝煌;李寧雖然也走了時裝秀,但情懷大于本身的時尚之氣……原來我內心有那么多情愫,以為有那么多產品可以陪伴自己很久。而現在滿眼的可樂、薯條、披薩、炸雞、奶茶、甜品、星巴克、冰淇凌等品類繁多的選擇讓我慌了神,原來食物帶來的美好被當下熱量超標、垃圾食品等因素毀于心間,喜愛運動的我表示要克制加控制,不然只有渾圓的體態包裹自己。即便如此,到了生日臨近總想著吃個一直沒吃過的東西吧,生日蛋糕也可以每年都選擇一家新的,或者是同一家不同的品質,估計再吃幾十年都很難吃到同一口味的生日蛋糕吧。很想理解爸爸說爺爺臨終前想吃油條是一種什么感覺,可惜當年15歲的爸爸并沒有商品券去買油條還有那時沒有外賣。
朋友圈每個月都有生日,我在送上祝福的同時會去分析對方的星座啊屬相啊是不是和他或她相近。總而言之,美餐一頓加上有蠟燭的蛋糕還是一種標配吧,鮮花啊禮物啊美景啊美人啊都是一種儀式感,都是在一個屬于自己的紀念日里的狂歡或者落寞,壽星在歲歲年年的這一天的記憶和體悟都是千人千面十里桃花,三生三世也記不起那時那天那刻那時的自己還有周圍人,就算時空折疊面對自我的樣子我們又會說什么做什么。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每年會和我一起慶生的人都不太一樣,有時好像被周圍遺忘了,更多時候會收到暖暖的文字祝福或者是生日禮物,這種被重視被掛牽,半句再見都顯得楚楚動人,腦回路里的神經元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現實里卻往往選擇平靜微笑相對,內心不斷感謝感動感恩感念,相信對面的人在那一瞬息里秒懂了我,然后沒有后會也沒無期。
十歲的那個生日算一個特別吧,爸爸帶我去吃涮羊肉,北方的綿羊肉在銅火鍋里翻滾,全屋子熱氣騰騰里白酒杯也沒閑著,大人們也借著好日子觥籌交錯一下,人生嘛哪有幾杯酒解不散的煙,我卻真的不記得那日的蛋糕長什么樣味道又是如何,只記得夏日里自己的白裙子好像很美。二十歲的生日應該在高考結束的暑假,志愿啊面試啊錄取啊都不記得,只記得每日都在和同學聚會喝著啤酒,天天喝天天醉天天哭天天笑,那個應該燥熱的暑假,在時間沖洗里也被我淡然了模糊了,上大學前自己有了第一部手機諾基亞白屏8310,我曾用它和某任前男友聊了三天三夜的短信,兩個手指頭都腫了,一毛錢一條短信的時代看上去比視頻聊天的現在更加羞澀嬌喘欲說還休。你也可以認為我不過是年紀大了懷舊而已,是的我根本無需否認年輕的美好與傻甜,不管怎么撫摸都是滿滿的蛋白質足足的沖勁兒。現在還是會犯傻勁兒,可惜那只是一種控制下交付,近乎一種腹黑的平面化表演,看得太明白不好,一位摯友早就在茶湯里爐火下勸我糊涂點好。三十歲那年真是人生的一個大門坎兒,喜歡的得不到,不喜歡的更不看,和父母關系一度尖銳到懷疑人生,真以為自己活得太失敗過得太凄慘。在大伏天趴在床沿哭過一夜后,似乎劇情在某個節點發生質變,之前那么多無謂就為了那一頁的翻轉,接下來的故事似乎才在自己的掌控中不斷發生。三十三歲以后簡直就像買了十個游戲外掛,不管遇到什么狀況都可以見山劈山見水斷水見魔殺魔見神拜神,不是為了活得通透而假裝硬撐,是無限接近內心想要的自己,在現實里有做自己的勇氣,懂得放下執念堅持善待別人,僅此僅此而已。特別幸運的是,我周圍的愛越來越多,除了不斷去珍惜我真的不知還要在乎什么。
要前進就必須革自己的命,不是為了進步而努力,更不是為了進化而殘喘,只是為了沒白來此世走一遍吧。生日快樂,心中默許,一切安好。記憶里最好吃的一頓生日飯是初戀男友陪我走過半個小城,那碗兒有大排的拉面,他送我的手鏈真好看,可惜現在也不知道蹤跡。人生大抵如此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