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的極為拙劣
這是爆文《我是范雨素》開頭第一句話。看著樸實干凈的文風。里面真情流露,一切描寫簡單與自然,我恍若覺得有點像我最愛的作家三毛的感覺,可畢竟沒有三毛的底蘊和信手拈來都能逗讀者一笑的詼諧靈動。畢竟生活的遭遇和所處的層次有著天壤地別。
也有文評說范雨素文筆詼諧幽默。我覺不然,那是無可奈何地裸露著流血結痂的傷口,迫不得已的自黑與嘲諷!更是刺痛人心的底層之殤!
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有過怎樣的經歷?有怎樣能超乎自己身份爆紅網絡的才情?
范雨素44歲,來自湖北的育兒嫂,在北京打拼20多年。她說“不能忍受在鄉下坐井觀天的枯燥日子”“要看大世界”她給孩子買了一千多斤的書。小女兒在衡水私立中學上初中。“我不希望,我孩子以后的結果就去世界工廠上班,很苦”
我讀范雨素的文章,最欣賞的是她對女兒的教育。在艱辛的生存環境下。她會帶著女兒去西藏旅游。從照片的笑容中,看不出她的家庭,身份和背景。作為育兒嫂,她去廢品收購站給女兒買了一千多斤書。她女兒從14歲開始做苦工。20歲時,成為年薪九萬的白領。能在這種底層絕境中,在這個物欲橫流,唯錢論的商業社會中,沒有荒廢孩子教育的母親,不可說不偉大!
時代不一樣了, 我們小時候,父母只想把孩子養活了,別磕了,碰了,不冷了,餓了便好。從前的我們或許是父母的附屬品,現在卻是我們為人父母的驅動力。
你在自己和孩子身上投入多嗎?
你是不是為了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
階級固化難以突破,我們孩子的出路在哪?
階級固化,寒門難出貴子。唯有良好的教育,不松懈的自我增值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
朋友圈常常在談階層固化,熱衷于轉發這些的人往往干不成低不就,在憤世嫉俗中維護脆弱的自尊罷了!金字塔頂的人在奔忙,而金字塔底層的范雨素也沒有閑暇考慮這些無病呻吟。
? 他們被欲望驅趕,被生活綁架,他們可能是踩著命運傾瀉的惡臭撲鼻的垃圾,爬出井口的驢,但他們絕對不做怨天尤人的井底之蛙,他們希望孩子能過得比自己高級,比自己舒適。
我們可能從未關心過我們以為的,身居這個社會最底層。只能靠出身體干粗活的人,不管你們思考或討論是多么焦灼白熱,他們依然在用他們最樸素的方式,做最本份的事。
寒門育兒,絕境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