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篇名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刷爆朋友圈。
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
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村婦女,一個靠打工獨自養活兩個女兒的媽媽,一個為生活不畏艱難漂泊在北方的育兒嫂,一個同樣懷揣文字夢想的我的同鄉。
這簡短樸實的24個字,讓多少人為之震撼,為之感動,我也是其中一個。
范雨素是繼余秀華后又一個用文字火爆網絡的湖北人,身為同鄉我為之驕傲,同為女人我為之自豪,同為文學愛好者我為之欽佩,同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為之敬仰。
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為,范雨素是我看到的又一例真真實實寒門逆襲的貴子。
曾經看過一個名為《人生七年》的紀錄片,它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英國孩子,記錄了他們的人生軌跡。從7歲開始,每七年記錄一次,一直到他們56歲。這項歷時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寒門再難出貴子。
它所說的貴子也就是上流社會的富豪們吧!
可是一個“貴”字難得僅僅只是靠貧窮和富貴、靠地位和金錢來衡量的嗎?
我們看看范雨素的出生:
從我記事起,我對父親的印象,就是一個大樹的影子,看得見,但沒有用。父親不說話,身體不好,也干不了體力活。屋里五個娃子,全靠母親一個人支撐。
缺少父愛,靠母親一人拉扯5個孩子,其中還有兩個身患殘疾,這樣的原生家庭是何等艱苦寒薄,想想都讓人脊背發涼。
可她愣是把這種艱辛寫成一副美麗的贊歌。
12歲那年在老家開始做鄉村小學的民辦老師。如果我不離開老家,一直做下去,就會轉成正式教師。
我不能忍受在鄉下坐井觀天的枯燥日子,來到了北京。我要看看大世界。那年我20歲。
我在北京蹉跎了兩年,覺得自己是一個看不到理想火苗的人。便和一個東北人結婚,草草地把自己嫁了。
結婚短短五六年,生了兩個女兒。孩子父親的生意,越來越做不好,每天酗酒打人。我受不了他,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了襄陽。
我回到了老家,告訴母親,以后我要獨自帶著兩個女兒生活了。
她說到也做到了,而且做非常任性、非常漂亮。
她帶著兩個女兒在北京的皮村幫人看孩子,她把生活中的經歷寫成長長的紀實小說,把沒能上學的女兒培養成薪資數十萬的都市白領。
她的逆襲不貴嗎?當然不是。
她貴在不妥協、不放棄,貴在追求理想,貴在勇于承擔。
看看余秀華,同樣生在農村出生貧寒,而且身患殘疾,可她不服輸不認命,用手中的筆寫出了震撼文壇、感動世人的瑰麗詩篇,成功逆襲成為網紅作家女詩人。
她貴在頑強生命的意志,貴在挑戰命運的堅強,貴在不盲從不媚俗,貴在不屈就不放棄。
還記得超級演說家里的北大法學系的才女劉媛媛嗎?
她說,我們家都算不上寒門,我們家基本上沒有門。
可是你能說她不是貴嗎?NO!
她貴在一身昂揚的激情,貴在我不是來適應社會的,我是來改變社會的斗志,她貴在滿身熱血的正氣,貴在不畏險阻的精神。
再看看娛樂圈里人人稱頌的暖男好老公黃磊,他有名有錢有地位,可是他最難能可貴的并不是他的名利地位,而是他寬容博愛、愛護妻兒照顧家庭的可貴形象。
最近火的不要不要的《人民的民義》里大家敬佩的達康書記,人人稱頌的青年才俊候亮平,他們的可貴也并不僅僅是在職的權力和地位,而是敢于挑戰權威、盡職盡責為人民的奉獻精神。
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看看用經歷寫贊歌的范雨素,看看用靈魂寫詩篇的余秀華,看看北大才女劉媛媛。
她們只是流傳開來的少數的例子,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仍然會有不斷成功逆襲的貴子們,來裝點我們的世界,來溫暖我們的人間,來感動我們的心靈,來激勵我們不退縮,來指引我們勇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