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將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經典電影《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拿出來,重溫了一遍,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貧賤夫妻百事哀”,這種現象在這部電影里面也體現了出來,老婆Linda忍受不了長期的經濟窘迫,最終離開了老公Chris和孩子Christopher。
這種事情,在我們中國的社會生活中,經常發生,我就聽到過多起,有的是發生在我的親戚身上,有的發生在我的初中同學和老家鄰居的身上。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呢?
原因很多,今天我想說的是,有一種女人,嫁給誰,可能都不會幸福。這種女人主要有以下特征:
特征1不會做菜,不會煲湯,不知道怎么踏實過日子。
關于這個不會做菜、煲湯,我的一個我前同事,就屬于這種類型的,比如Z,年齡89后,身高1.55m,相貌一般,身材一般,牙齒不好看,有點齙牙,學歷:沒念過幾年書,最高學歷可能就是高中水平,記得她說過2005年就輟學出來賺快錢了,那時候我還沒大學畢業呢,她在深圳混了起碼11年了,可能多少存了點積蓄吧。平時基本很少做飯,也根本不會做飯,煲湯更不可能會,上班的時候,吃食堂或者外面吃,下班后,就去朋友家蹭飯吃,或者外面吃,有男朋友,但是男朋友和她差不多,什么都不會做,周末放假了,兩個人都懶,都不愿意做飯,都想靠對方,最后誰都靠不住,結果肯定是分手。
這不去年底,她在家里相了個親,定了。對方是個比他年齡大不少的老男人,家里據說蠻有錢,從相親到結婚領證,三個月搞定,神速度。至于他老公幸福不幸福,我不知道,她肯定最近一段時間應該是蠻幸福的吧,最近也很少在朋友圈曬東西,可能是懷孕了吧,希望她能幸福。
至于說的不會踏實過日子,我認識的H是這樣的,人長得是蠻標致的,可能是受到之前認識的人的影響,很會穿衣打扮(小資情調,有品位),賺得的錢,基本都花在這上面了,沒有多少積蓄,典型的月光族,這種小資情節的“幸福”有點虛,不能持續。
特征2:對婚姻期望值太高,抱怨多,經常糾結于一些小事。
說到對婚姻期望值太高,我之前相親的女孩子,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對婚姻的要求太高,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悲催,我之前認識的都是些什么層次的女孩啊,以后絕對不再參和這些無用的社交)。
記得我們剛認識的當天晚上,半夜三更了,給我發來一條微信,問我將來假如結婚了,家里的財政大權,誰來掌控?這還沒怎么樣呢,就開始控制我的財政收支了,我騙她說,你來掌握!另外,她還說將來生小孩子,要生兩個,一男一女,湊成一個“好”字,還要男孩送到國外留學,這妹子,沒讀過幾年書,高中都沒畢業,就去上海,廣州打工多年,一混十幾年下來,做過工廠妹,美容美發,和大商場賣衣服的導購員,唯一優勢,臉長得還可以,其他的都一般,對婚姻期望值居然那么高吧,我當時都很震驚。后來嘛,果斷告吹。
至于抱怨、經常糾結于一些小事,這個對于經歷過母親更年期和女生來大姨媽的男人來說,應該是比較有生活感受了,為一點點小事,更年期的母親都能引發一場大的爭吵,對她來說,有何幸福可言呢?
特征3: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只知道相夫教子。
具有這種特征的女人,太多了,不勝枚舉。這類人婚前可能還有自己的興趣,比如讀書、跑步、周末爬山、打羽毛球、旅行、游泳、周末護膚、美容,美甲等等,結婚后,尤其是生完孩子后,基本都是圍繞著孩子轉,有的工作也不干了,專心在家相夫教子了,什么愛好興趣都沒有了,長期下來,很可能真成為黃臉婆了,我之前的女同事C就是這樣。
這種沒有樂趣的生活,真得好受么?我不覺得。
以上說完3個特征,其實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征還沒有說,那就是:
最重要特征:經濟上不獨立,基本上靠男人。
俗話說得太好了:女人經濟上不獨立,家庭里沒地位,尤其是對那些生完孩子,在家帶娃的女人,這2~3年,你要是不工作,經濟上不能獨立,家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孩子的奶粉、衣服,尿不濕,家里的全部開銷依然都要花錢的,你只能向丈夫或者娘家要,丈夫在外面干了啥,你是沒有多少時間去關心的,你也管不了,丈夫高興了,給你說下他在外面的事情,干了些什么;他不高興了,根本不想理你,有的男人甚至會說:“你都是我養的!”,這一點,在中國的北方有大男子主義情節的男人身上,尤其體現得很明顯。
這樣的女人,會幸福嗎?
也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