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絕不僅僅是盯著錢的學問,還有很多錢以外的智慧。
貨幣成本有別于全部成本
這一點就是很實用的生活智慧,學會了就可以在平常生活里直接拿來應用的,即便是家庭主婦學點經濟學,估計也會讓你的生活與眾不同。
舉幾個淺顯易懂的例子,可是很多人卻不未必會懂的生活經濟學。
比如,我們去掏便宜貨,貨幣成本是比較低,但貨幣成本只是全部成本的一部分,你雖然錢付的是少了,但是用便宜貨,你可能要付出的時間成本就多了,而且你還容易買到假貨或劣質貨。那這些成本加起來,就是你買便宜貨舊貨的總成本。
再比如,你住的地方離公司遠一點,房租當然是低了一點,但是你同時要付出的時間多了,那這個時間同樣也要算進你的成本里去。
反之,我們在家門口便利店買東西,貨幣成本是高一些,但我們節約了時間,省了很多麻煩,那這樣算我們的總成本就是更低了。
所以每當我們做決定的時候,不應該只看著錢,而要關注到所有的成本,學會了這一點,在平常生活中要買什么東西在哪里買,我們就可以輕易做出選擇了。
薛老師又舉了征兵制的例子,一個國家的征兵制是義務征兵好還是發薪水征兵好??
當然發薪水征兵更便宜,義務征兵的貨幣成本雖然是比較低,但是卻忽略了一個重大的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一個青年去當兵了,就不能從事原來的職業了,雖然你多了一個不花錢的普通士兵,但你或許就失去了一個科學家,音樂家,企業家,作家等等。如果把義務兵制改成發薪水的志愿兵制,青年在要不要去當兵,他自己就會根據薪水高低做一個評估,比如說你出2000元的薪水,對一個企業家他可能不會去,但是對另外一個在別處機會不會高過2000元的青年就很樂意接受,那么這些人其實就是最合適的人選。這樣,對政府來說付出的代價也是最低的。
中間商其實是讓商品價格更便宜了
作為一個外貿從業者,這一講真的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一個更深的理解,也生出了更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人們常常是不是講中間商把商品的價格抬得很高,認為他們賺取了很多的差價。有些媒體記者更是喜歡拿這點做文章,說超市里花一塊錢買的一瓶水,其實出廠價只要1毛錢,說農民地里收購的紅薯只要5毛錢一斤,到了菜場就要賣3塊錢一斤,出廠價只要50元的皮鞋,到了專賣店就要500元,等等等,說的無非是中間商加價太狠,如果直接從工廠采購,從農民地里采購的話價格就會便宜很多很多。那么,事情是不是果然是這樣呢,如果都沒有中間商了,咱們的生活是不是就實惠多了呢?
這種看法,其實就是典型的只盯著錢這一樣成本看了,沒有看到全部的成本。你要跑到地里去買紅薯,到工廠去買一雙鞋子,這當中的其他成本是你無法想象的貴的。
你別忘了,中間商和中間商之間也是有充分的競爭的,他們的價格也是無法自己漫天要價的,礦泉水出廠價一毛,而到了超市賣1元,中間環節雖說賺了9毛,但這9毛也一定是充分競爭后的最合理價格了,也是你要支付的最低成本了。
減少中間環節,藥品價格反而更高
這一點是不是也挺顛覆我們的認知啊,藥價居高不下,一直被我們詬病的就是中間商加價太狠了,如果是廠家直銷,價格一定會低了很多,看薛老師是怎么來解讀這一點的。
中間商的加價是沒辦法隨意加價的,即便中間商期間需要走很多的灰色通道,比如吃飯送禮等行賄腐敗行為,但他們也一定是有目的的小心翼翼精打細算的腐敗的,他們也是要在有限的預算下把事情辦好,否則他們也一樣是沒有競爭力的,因為中間商與中間商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最終能到你手上的藥仍然會是所有可能性當中最低的價格了。
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藥價下降呢?關鍵還是要改革制度,增加制度的寬松 程度,使得供應渠道進一步擴大而不是盯著中間商壓低價格,只有這樣才能讓藥品價格降低。否則,只是盯著中間商,說取消中間環節,或者強制他們降低中間費用,只怕是讓藥價不降反升。
課后思考題:我們今天享受到的許多科技產品,價格都是越來越便宜,包括電腦,電話,音響,照相機等等,但藥品價格卻一直很貴,當中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的回答:電腦,音響,相機等產品都是在開放的市場里充分競爭的,所以他的價格是完全根據市場供需規律,產品的價格透明度也非常高,價格當然就越來越便宜,但是藥品的供應渠道相對來說則還相當的閉塞不透明,準入門檻也太高,還不能在一個沒有充分競爭的市場內運行,所以藥價就無法做到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