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認知’這個詞突然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確實,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認知水平越低的人越固執。
就像有蘇格拉底說:我比別人知道得多的,不過是我知道自己無知。
【01】
有期《吐槽大會》李誕吐槽奇葩飛機乘客,是這樣的。
坐飛機回上海,因為天氣不好,降落不了。機長廣播:各位尊敬的乘客,由于虹橋機場天氣原因,
我們需要在上海上空盤旋一個小時,感謝各位乘客的諒解。
但是這個時候有好幾個大哥按服務鈴,來了三四個空乘:“先生,有什么可以幫助您”
前面有個大哥指著窗戶:“我看這明明就可以下降,你這都不敢降落,當什么飛行員,你看人家《敦刻爾克》
那飛行員,沒油都能落”
這位大哥說著說著就激動了,站起來:“大伙說對不對呀,還煽動乘客說降落!降落?!?/p>
這個時候因為天氣不好,飛機有顛簸。
這個乘客瞬間慫了,問乘務員說:“還有沒有多的安全帶,能不能把安全視頻再播放一遍”
人家飛行員有雷達、塔臺等各種設備,你一個乘客你除了小叉板、毛毯、枕頭你還有什么。更何況
是你知道的多還是人家知道的多。
有些時候,好奇害死貓,而無知害死的是一群人。
【02】
之前在自己的周記寫道,隨時影響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效應——達克效應。
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
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通俗點來說就是:一個人知道的越少,越膨脹,越目中無人,覺得自己天下第一。
一個人知道的越多,越謙虛。
每次看足球比賽,最激烈的并不是場上的比賽,而是網絡評論區內,網友的留言
”就這樣都能踢球,我真是服了。傳球呀,踢的是個啥?
這國足還不如換我去當總教練。
這陣容我奶奶上去也能贏“
無知者無畏!你的認知里,藏著你的走過的路
【03】
記得上次去照相館,有個顧客在和老板在爭執。
大概的過程:顧客加急要弄一個相冊。昨天拍的照片,今天就要成冊 。老板通過關系托朋友加急,但是價錢可能高點。顧客說:價錢不是事,只要你把相冊做出來。
但是第二天取相冊的時候,這個顧客又嫌價錢太離譜還說:你們不就是做個相冊嗎?成本又沒有多少。加上人工費,一人200還不夠?
你要的太多了。
兩個人在哪里糾結了好一會,老板說:我給你少500。送你們5次免費照證件照。
這個顧客說:你們不就是拍個照片嗎?這又沒什么。
最后雖然成交,但是兩個人不歡而散。
你的認知里藏著你的氣質。
面對全球變暖有些人高談闊論:多種點樹不就行了嗎?
為什么要用火力發電這多不環保,要是我就用水力發電。
面對影視的劇本時:我用腳寫出來的都比這個好。這種5毛錢的特效,我5分鐘就搞定。
看到沒有,很多時候你會認為你見過東西是對的。
看見了事情的九牛一毛,就覺得理解了整個事情的運作,開始到處宣揚。
【04】
如果你問這個世界上誰是最無知的人,
那么你應該照下鏡子,鏡子里面的人就是最無知的人。
每個人都會陷入元無知的狀態:就是由于基礎知識或者邏輯的缺失,我們有時候可能根本連問題也無法獲知。
也就是說,一件事,你的認知如果不能完全覆蓋它。這件事情在你認知的射程之外,所以在你的認知里,不斷地努力只會使得掃描面更加細膩,但是射程不會變。
在《預見的力量》一本書中提高,如果你想要增加自己的射程。你需要做以下幾件事情。
第一:拋開假設和既定的知識
不要盲人摸象,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要學會放下自己以前的不確定的認知。
切勿說:這種事情我已經見過1萬次了。我看別人就是那么辦的,你一定也可以。
第二:培養自己的好奇心和勇氣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遇到沒有見過的事物時,根本不去看一眼。
從內心說:這件事情我根本不care。實際上是一種怯懦的表現。所以勇敢點吧。這個世界很精彩。
第三:把”怎么做“留到最后
很所情況下,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趕快行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未見過一個醫生是病人說哪里痛,就直接醫治哪里。
應該先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然后分析出面對的是什么,最后在確定怎么做。
沒有思考的行動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
第四:坦然面對不確定性
生活就是不斷的與無常相處,即使密密麻麻的安排了明天的事情,但是我們依舊不知道明天的到來會是什么。
當我們認識到這是無常是一種常態的時候,應該學會坦然。
第五:不要過早的下判斷。
事情沒有畫上句號的時候,不要轉身。不要下判斷說:這件事情肯定是這樣的結局。
最后,來總結一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程度的認知,來影響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而做出不同的行為。所以希望你可以‘趴’在地上學習,不斷的壯大自己的認知。更有力量的站起來。
認真閱讀這篇文章,相信對你有些啟發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