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興起,看了一部印度神作《廁所英雄》,初看片名,就覺得稀奇好玩。
印度這個國家的電影一般名字起的都比較隨意,光看片名,你不知道它到底是好片還是爛片。
知乎上專門有一個話題,討論因為片名而被忽視掉的好電影,其中就有很多是印度片,像是《外星醉漢PK地球神》,《三傻大鬧寶萊塢》,《護墊俠》等等。
聽這些名字,你會有想看的欲望嗎?包括這次的《廁所英雄》,就不知道是何所云。
但是看過之后,卻不得不說這又是一部讓人大呼過癮的反應現實主義題材的好電影。
一般提起廁所,都是讓人難以啟齒的,現在我們一般都說衛生間,高雅點兒的地方會說成洗手間。
誰也不會想到,一個關于廁所的話題竟然能讓印度拍成一部電影。
1.
故事的情節很簡單,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女人,便使出渾身解數去追求她。后來二人相愛便結了婚。
但新娘子婚后才發現夫家沒有廁所。所有的女人必須按照風俗在凌晨四五點鐘拿著水罐去野外上廁所。
這就有點讓人費解了。難道印度女人一天只上一次廁所嗎?
在網上搜了一下,還真是的。那如果白天想上廁所怎么辦?那就只有憋著,憋一天,然后到凌晨再去上廁所。
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不得不十分同情印度的女人。
我們都知道印度的女人是十分沒有地位的。她們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被嫌棄,鮮少有受教育的機會,在工作上也是受人歧視,婚后在夫家也是沒有地位的。
在他們的風俗里,女孩子出嫁是要帶嫁妝的,而男方則不需要禮金,如果一個女孩子家里面很窮,無法準備嫁妝,那她就只能成為剩女了。
而具體在上廁所這件事上,女性更是苦不堪言。為了怕別人看見,他們只能偷偷摸摸的在天黑的時候出去上廁所。
而這給罪犯帶來可乘之機,據調查,有半數左右的強奸案,發生在女性去上廁所的途中。
如果在戶外如廁時不幸被人看到,這些女人們第一時間遮住的是自己的面部,而不是隱私處。
在長時間的奴役壓迫下,女人們已經放棄了抵抗,并把這些認作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才會有什么尿壺協會會長這個稱呼。
2.
女主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上等女孩。他的外公就曾經拿過日本的學士學位。女孩的家一直是非常開明的,當然也有廁所。
家里面并沒有男尊女卑的觀念。家里人都很尊重女孩的想法。女孩愿意讀書,一直沒有出嫁,家里面也并沒有給女孩太大的壓力。
而當女孩想要結婚的時候,他們也認為只要女孩自己拿定主意就可以。
女主在這種受教育的背景下,成了一個有主見有思想,能夠堅定內心的新時代女性。
一開始,她雖然反感,卻因為愛幾次試圖妥協。但終于有一次在嘗試去野外方便時,居然被自己的公公誤打誤撞。
羞憤交加的女主公然挑明,為什么不能在家里修建廁所?并向丈夫表明態度:我不能在外面方便,因為只有牲口才會在野外上廁所。
而在所有抗議無果時,更是果斷回到了娘家,撂下狠話:如果不修建廁所就永遠不回去。
在印度,女人公然挑戰丈夫的威嚴是絕對不允許的。她的這個行為讓所有的人都很憤慨。甚至包括女人們。
女人們都指責她不守婦道,說她是因為受了太多教育,腦子都壞掉了。
面對圍觀的女人們,女主并沒有畏懼,大聲斥責,怒其不爭,激烈陳詞。
看到這里,讓人大呼過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事情,其實已經是陋習已久。社會在前進,人類文明不斷發展,如果任由陋習控制人們的思想,那么這個國家將永遠落后。
女主是一個勇士,不畏強權,不畏高壓,甚至在最后一刻,仍然愿意為社會文明貢獻一己之力,寧愿犧牲掉自己的婚姻,也必須讓社會覺醒。
她的努力終于讓所有的女性開始思考,她們所堅持的,她們曾經認同的,到底是否正確?
3.
男主的家庭要比女主低一等。在印度,等級制度也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但是男主很幸運,這并沒有給他帶來婚姻上的阻礙,反而是他的父親成了他結婚路上的絆腳石。
他的父親是一個有著傳統信仰的虔誠的教徒。他遵照神的啟示認為他的兒子必須要找一個左手有兩個大拇指的姑娘做新娘。
為了讓父親同意,男主投機取巧,做了一個大拇指戒指給女主帶上,瞞天過海,讓父親同意了這門婚事。
而當女主婚后抗議沒有廁所時,男主一開始也很傳統的認為你為什么不能跟其他女人一樣在凌晨去上廁所?
但是因為愛,他改變了態度,答應去解決這件事情。
他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說去親戚家借廁所,在火車上解決,甚至后來,到攝影片場去偷廁所。
用女主的話來說,“你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逃跑”,為了逃避,男主從來沒有正面解決過問題。
終于在女主離家出走后,男主想明白了,他堅定的站在了妻子這一邊,開始尊重女性,為她們出聲。
這一刻,他成了一個英雄,成了一個斗士,為了修建廁所四處奔走。
首先他找到了族里的家長,希望通過家族決議解決廁所的問題。
但是他的提議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族長們認為這違反了《魔奴法典》,男人們說他們違抗了傳統,甚至女人們也出來抗議,堅決反對在家里修廁所。
男主很憤怒,明明是為你們女人發聲,為什么你們卻無法你跟我站在一起。
英雄往往是孤單的,在舍身取義的道路上并沒有多少人追隨,在開始抗爭時首當其沖面對的是愚昧的民眾。
后來她更是不顧父親的反對在家里面建起了廁所。但是冥頑不靈的父親卻在夜里毀掉了它。
看著斷壁殘垣的廁所,男主落下了心痛的眼淚。
此時他唯一的希望只有去找政府,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能解決這個事情。
但是政府官員卻很坦白的告訴他,政府其實早已為他們修建了廁所,只不過民眾的愚昧無法了解政府的用意,把所有的廁所都當成了門面房來使用,而他們仍舊我行我素,在野外解決。
最后,男主聽從了女主的建議,決定以自己的婚姻作為賭注,企圖喚醒混沌中的大眾。
一石激起千層浪。他們離婚的事情,通過印度媒體被傳得紛紛揚揚。舉國上下都在探討研究這個問題。
“為了廁所而離婚”,這到底值不值得?
看似是一個小事,卻也是無法撼動的一個攸關印度傳統文化的大事。
但是最終,他們勝利了,政府決定為他們修建廁所,而男主也終于送給心愛的妻子一個私人廁所。
整個故事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4.
為什么在印度修建一個廁所如此之難?他們難道是在夸大其詞嗎?
其實還真不是。
根據印度的傳統,他們非常愛清潔,當然,他們所理解的清潔和我們是不一樣的。
他們去寺廟祭拜都要把鞋子脫掉,認為鞋子走遍四方,是不潔之物。而人的便溺則更是不潔,是對神的不敬,又如何能允許把不潔之物留在自己家中。
而在戶外解決,天地寬沃,可以自由選擇場地,身心合一,這是他們的信仰。
而另一個原因是基礎設施薄弱,沒有完善的下水排污管理。美國萊斯大學調查發現,2016年在印度8000個城鎮中擁有污水處理廠的城鎮不超過5%。
在印度,有一半的農村人口在露天解決,而剩下一半的城市人口也有7.5%的居民保持同樣的習慣。
即使碰見少有的幾個廁所,要不是臟污不堪,要不根本就和露天沒什么兩樣。
據調查,2006年到2010年期間,只有26%的女生完成了初中教育,遠低于男性的82%,根本原因就是學校女廁所的匱乏,在印度,約15%的印度學校沒有女生廁所。
而這一奇葩現象使得印度各種傳染病橫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說每天有1000名5歲以下的印度兒童死于腹瀉,幸存下來的有39%發育不良。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4年底,現任總理莫迪上臺后,發起了“凈化印度”的運動,提出“廁所先于神廟”,立志到2019年做到印度大約6000萬家庭“家家有廁所"。但是這些設施并沒有得到民眾的認可,而且至今他的宏偉計劃仍未實現。
印度北部哈里亞納邦還發動了一場"無廁所,無老婆"活動。希望以此讓民眾改變傳統。
在現在這個使用移動電話的人都比使用廁所的人多的印度國家,修建更多的廁所顯然是一個讓人難以啟齒卻又勢在必行的舉措。
影片最后,女主和男主的原型被搬上了熒幕,原來這個故事是真實發生的。
希望印度能早日擺脫如此窘境,盡快搭上人類文明的列車,婦女兒童不再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