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好笑,自己感覺與蘋果好像有緣。
上中學時,家里有幾十棵蘋果樹,可能那時蘋果比較值錢,隔三差五總有人偷,所以家家戶戶的果園,都有人看守,看果園的任務白天大多交給小孩子,晚上大人看管。兩棵果樹之間放一張小床,上面用三根竹片彎成拱形,再蒙上兩層塑料布,一間房子就成了。天不熱時就在“房子里”讀書學習,正午溫度上來了,就在蘋果樹下鋪一張涼席,以地為床,樹蔭為帳,陰涼陰涼的就像空調(diào)一樣,真是一座天然氧吧。幾家小伙伴經(jīng)常湊在一起玩,說說笑笑一天就過去了。
我看蘋果園和別人不同,別的孩子要大人送飯或者換班吃飯,我不用,我一日三餐全吃蘋果。早餐吃黃香蕉蘋果,又酸又甜,開胃;午餐吃紅香蕉蘋果,有脆又甜;晚上一樣一個。帶個削皮刀,吃完的蘋果皮和核挖個坑埋掉,天天如此。不料十幾天之后,午飯后一兩點時渾身起疙瘩,越撓越大,越撓越癢。癢得實在受不了,回家看醫(yī)生,醫(yī)生問都吃了什么,可能是過敏。我說“天天吃蘋果。”醫(yī)生就不讓吃了,說也準了,一天不吃蘋果,就不癢了,隔了兩三天還是想吃,一吃就起疙瘩,癢癢的難受。真是想不通吃蘋果也能過敏!
初三中考過后,照例還是我去看蘋果,和往年不同,這次不用學習了,改做針線活。媽媽教我刻鞋、捋鞋、納鞋底。一邊看園子,一邊納鞋底,一邊等考試結果。坐在樹下“哧啦哧啦”一天納一只鞋底,針腳整整齊齊,勻勻?qū)崒崱nI地嬸嬸說:“你這閨女少有,學習中,干農(nóng)活中,做針線也中,干啥啥中。”聽著心里樂開了花。
等中考成績一出,全家人高興的不得了,考上了師范。師范放假還是我去果園看蘋果,雷打不動。畢業(yè)那一年,開學要去中召上班,不想騎家里的永久28大自行車,想要一輛屬于自己的車。爹說:“等把這兩筐蘋果賣了就買。”兩筐黃香蕉蘋果爹來來回回帶了兩三趟了,嫌給的價低,不賣。蘋果放的都滿是香味了,我心里著急,賣不了就買不了自行車。第二天我自己騎車,帶著滿滿兩簍子蘋果,就去公路邊市場了。市場上全是我們村的人,那時候不知道為啥稱給的都不足,七八兩當一斤(現(xiàn)在公路邊賣水果的小攤還照樣),我的蘋果顏色金黃金黃的,又散發(fā)著香味,剛站住沒一會,就過來兩個人來買。我有自己的小算盤記急著賣,比他們的價錢稍微低點,很快說定過稱付錢。兩簍蘋果賣了300多,正好夠買自行車,心里別提多高興了。不料那兩個買蘋果又找來了,說稱不夠數(shù),周圍都是同村鄰居,都幫這說話,買主一看占不了光,說:“沒想到讓個小丫頭給騙了。”就走了。不用說,第二天就去濮陽買了輛紅色的、24永久、彎梁自行車,天天騎著它美美得上班,直到結婚了換摩托車才把自行車給了妹妹。那時,真不是誠心騙人,世道如此,你說是吧。
蘋果樹老了,結的果子又少又小,全砍光了。原來的果園都變成了莊稼地,種上玉米、花生,每每去地里干活,總能想起以前看蘋果的事,免不了感慨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