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不夜城”,從此便以為那就是上海。
55歲的婦女側躺在老式木板床上,一只手托著昏沉沉的腦袋,一只手握著遙控器,雖然電視里唱著他最愛的周華健,但遙控器還是搖搖欲墜。
撐開厚重的眼皮,模糊的視線瞥到時針剛好停在23點。該睡了。
農村本來就是這樣的。沒有沿襲古時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卻不似燈火通明的大城市,早早地就為即將來臨的黑夜點起光亮。
夕陽剛一淹沒,路燈下的行人便形單影只。只是誰家的“旺財”匍匐在燈影下,守著漫漫長夜的安詳。
就在幾十公里外的杭州,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燒烤、火鍋、麻辣燙。城市的夜晚總是充斥著烤肉的“滋滋”聲,和火鍋冒出的層層香氣。
沉溺在美食中的外地小伙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經過三年的洗禮,小伙擺脫了農村帶來的“土氣”,漸漸地適應著這個城市的繁忙與時尚。
燒烤店的老板對他已經相當熟悉。畢竟培養一批老顧客也是生意得以維持很重要的法則。太多的人想在這個城市撈一桶金,白天競爭那么激烈,不少人打起了晚上的主意。久而久之,夜宵店從巷頭開到了巷尾。
一碗簡單的炒飯將兩個陌生人“炒熟”。外地小伙還沒進門,老板就喊:一碗炒飯,加火腿加辣椒。
正宗的東北大米,新鮮的食材,再加上誰都無法抵抗的老干媽,十塊錢的炒飯成了這家店的招牌,溫暖著每一個深夜不歸人的胃。
縮在24小時便利店門口,口中含糊不清地數著:十一、十二、十三…這是她一天的收獲,撿廢品將近十八個小時,換得了口袋里滿滿的一堆硬幣。
老人不清楚現在的物價,卻恪守著勤儉節約的本分,何況還要給兒子在這個城市買套房,孫子都快十歲了,不能再一家人擠著了。
推著一輛破舊三輪車,24小時便利店成了她每晚算賬的寶地。通透的亮光緩解了老年人必備的老花眼,免費的空調涼颼颼的,吹干了一天的汗與疲憊。
偶爾看到店里的食物,她也會毫不吝惜地掏摸口袋,為孫子第二天的零食做準備。她想:能做一點是一點吧。在這個城市生活,兒子不容易啊。
再過25個小時就是9月了,開學第一天,佳佳就要上三年級了。此刻的她,卻堅守在收銀機器前,幫媽媽掃著一個個付款碼。
雞排十塊、橙汁六塊、花枝丸八塊…十歲的佳佳儼然是一個久經“商場”的老手,面對客人,一點不含糊。
單親媽媽總是比較累的。三個月前租下了這個店鋪,房東是朋友的朋友,簡單裝修之后,“佳佳雞排店”便開張了。老板是媽媽,員工是佳佳。四雙手操持著一方小小天地,迎來送往。
“佳佳很懂事,讓她收錢,我放心的”,媽媽和女兒對視,其中的深意只有她們懂吧。
一對小情侶走過夜宵店,走過雞排店,向撿廢品的老人點了個頭。他們剛剛看完電影,離女孩生日結束還有一個小時。
男孩本來是休息的,但單位臨時安排任務,提前一個月準備的生日計劃完全泡湯。看個電影就當賠罪吧。
冥思苦想一個禮拜的方案又被刷了,甲方不滿意,直喊沒創意。男孩能怎么辦?這是他見過最難辦的case,但現在正值他走上“人生巔峰”的第一步,每個環節都要小心翼翼。
機會可不是天天都有的,委屈你了,我的女孩。
23點,滴滴司機依然駕駛著私家車奔馳在杭城的大街小巷。
23點,畢業不久的職場小白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場應酬。
23點,醉酒的中年男子分不清南北,斜靠在路邊的樹上。
23點,蕭山機場飛往西安的航班已起飛,在天上與德勝高速路上恍恍惚惚的路燈遙相輝映。
23點,你在床上刷著微博縱觀天下奇聞異事,我在電腦前面碼字述說心頭千思萬緒。
23點,這個城市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