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

六尺巷

說起桐城,安徽人語氣里的自豪感不言而喻。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學語文課本的普及,讓桐城派古文閃耀著光環。

桐城是桐城派代表人物的家鄉,從這個意義上說安徽文脈出桐城并不為過。

一些耳熟能詳的桐城派名人:方苞、姚鼐、劉大櫆、戴名世……現在的則有美學大家朱光潛、吳汝綸……想一想小小的桐城出那么多光彩照人的文人,實在是一個不小的奇跡。另外,說到桐城還不得不提這所已經超過100年的名校——桐城中學。

在所有關于桐城的故事中,流傳最廣的無疑是六尺巷的故事。故事耳熟能詳,這里就不贅述了。

如今故事的主角,吳張兩家的房子也沒有了蹤跡,六尺巷前高高的牌匾上“禮讓”兩個字提醒人們這里曾經發生過的一個感人的故事,這故事的核心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倡導的和諧社會。

傳說與事實往往有很大的出入。我想,當初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佳話,張家的對手吳家是不應該忽略的。遺憾的是對吳家我們除了知道這其實是當地的首富之外,所知并不多,我揣測到那封著名的《禮讓詩》,可能也是因為對手并非一介草民,否則不要說宰相家橫行霸道,僅僅氣勢上,尋常百姓哪里敢于造與張家叫板?由此看來,禮讓也好,大度也罷都應該是應該建立在勢均力敵的基礎上的,所以要想別人尊重和平等對待,必須要有這樣的實力。

當然,我的非主流觀僅是推測,并不能影響六尺巷的教育啟示,中國人從來就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儒家思想,這還要感謝吳家,他們不僅是有錢的土財主更是懂得相互禮讓的桐城人,如果不是他們與張家叫板,這一故事恐怕又是另一番結局,其實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在當時,權勢還是對財富有所敬畏的,這或許更值得今天人們的思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