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我們的坐標。我們做任何事都離不開這個坐標,所以處理好與時間的關系,是我們生活、成長和改變的前提。
對待時間不同態度?
茫然的人荒廢度日,焦灼的人與時間賽跑,無助的人逡巡不前,隨意的人忽而興致勃勃、忽而意興闌珊沒有皈依,投機的人四處打探。
學習孩子什么?
鄭重的態度,因為恪守本心而知道輕重緩急,因盡全力無保留而使事業竟成、光陰未曾虛度。
時間視角?
概念:表示人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不同看法。
應用:積極過去視角、消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視角、宿命論視角、未來視角。應采用混合折中的方式,多采納積極過去、享樂主義和未來視角,并且不同的場景加以靈活選擇,少采納消極過去和宿命論視角。
為何要做5年后的規劃?
2-3年太短,8-10年太長,5年,如果你想走出一個不一樣的人生軌跡,做一些不一般的事,你可以制定一個長期目標并為之做出持久而堅實的努力,通過一點一滴的人生增量,完成個人核心競爭力的鍛造。
如何解決遠期和近期的焦慮?
概念:遠期未來視角下,人們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思考,更多的是事情對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但缺乏細節和可行性。
近期未來視角下,人們較多考慮事情可行性和實施步驟,但會回避更有意義也更有挑戰性的事。
解決方法:一方面,從遠期未來的角度,重戰術輕戰略,使遠期未來的目標更加具體化、情境化和可實施;另一方面,降低近期未來“非期望行為”的便利性,戰勝拖延,主動增加挑戰難度,刻意練習。
如何把時間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概念:合理的利用時間,就是選擇去做正確的事,把時間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收益值就是一件事在當下給我帶來的收益大小,可以是心智情感身體物質層面。
收益半衰期就是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半衰期長的事情,影響會持續比較久。
應用組合:生活、學習和工作可以從收益和衰減兩個角度組合成四類事情,即高收益、長半衰期的事、高收益短半衰期的事、低收益值長半衰期和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
解決方法:少做短半衰期事情,多讀經典,辨別信息噪音,學會主動過濾信息。所謂的信息噪音就是碎片化、無價值的信息,它干擾了我們對真正有意義、有價值信息的判斷。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碎片化和功利性等特點,使得現代人容易陷入“兩個無能”之中,一是“選擇無能”,即很難判斷兩個事情哪個更重要;二是“執行無能”,即明知道這個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
為什么我們的時間永遠不夠用?
因為我們實際做事花費的時間總比預期的要長。
沒時間成了我們的口頭禪。我們原本就是因為快而痛苦,可時間管理卻教我們如何更快。
解決辦法:把握好節奏,工作要快,生活應慢。每天抽點時間“面壁”、深呼吸。提升時間的使用深度,減少被動式休閑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項長期的業余愛好。
這是我花2個小時整理的采銅《精進~時間之尺》,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