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樹麗
孫永嬌老師期盼已久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到了,雖然我們早知道她會成功上岸,但是只有當拿到河南師范大學通知書的那一刻,我們的心才會真正安定。
我們為孫永嬌老師驕傲!
我們老梁讀書會目前已經有5位老師是研究生學歷,果然年輕老師就是最強力量,我為她們驕傲和自豪。
我在想,如果換作是我,我是否也會選擇考研?我想我不會,人貴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不具備學習力,我的智商也限制了我行走的距離,所以即便是我努力,我也很難考上。
前兩天詩云和我提到考研的事情,她突然有了想考研的沖動,這讓我很是驚喜,對于再有六年就光榮退休的我們來說,考研的意義是什么?最好的解釋應該是突破自己。
但是我沒有這樣的想法,我已經不拘泥課本的學習,對我來說生活是最好的課堂,我和我周圍的人都是我需要去讀的書,我們已經到了完全可以自學成才的境界,而不是僅僅是坐在教室里。
我必須承認我已經失去了戰斗力,我不想去挑戰任何的不可能,我也沒有了年輕時“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果敢,我現在想的最多的是過自己喜歡的慢生活。
不同的年齡段人的心態自然不同,我考慮最多的是我“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我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除了用在鍛煉身體上,剩下的就是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書,干一點自己喜歡干的事情,多陪陪家人,多回家看看,僅此而已就很滿足。
我和孫永嬌老師的相識也是偶然,準確地說在她聯系我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她是誰的,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是如此奇妙,我們很多時候并不知道我們會在某個時間點就等到生命中的那個人。
孫永嬌是小學老師,她說她是通過馮思梅校長的朋友圈知道我的,而且她關注我很長時間才鼓起勇氣加了我的微信,然后跟著我們讀書并成為了我們老梁讀書會的一名骨干成員。
我們是因為讀書而相識相知,也是因為讀書給彼此更多的賦能,當然在這之后孫老師有了考研的想法,然后有了行動力,然后有了結果,一切順理成章,但每一步都寫著不容易。
冬天有一次下雪,我那天沒有開車,而是選擇做185路車去上班,沒想到半路上遇到孫永嬌老師也上了車,我第一眼看見她的時候很是驚訝,因為她看起來消瘦了很多,而且人也疲憊。
她告訴我她在備研,她白天在學校上課,下午放學她并沒有回家,而是去科技學院那邊的自習室學習,當時考研的人很多,大家都在那邊的自習室租位置,而且每個人都是學到很晚才回家,她也不例外。
我很難想象她需要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做到每天的風雨兼程,熱愛的力量,逼自己一把的動力讓她的學習達到了心流狀態,她每天就這樣忘我投入,她那一段時間特別瘦。
我能理解和感同身受是我曾經有過三天的拼命學習。08年我去河南自考口譯與聽力,我拿到厚厚一疊資料的時候,我哭了,我發現自己幾乎一個都不會,但是我沒有放棄,我用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早上四點多我就起床,在昏暗的燈光下背誦,晚上我十一二點還在河大的校園里借著光背誦,我這一輩子最容光的時刻就是那三天,我被我自己的努力而感動。
我曾經寫過一篇《難忘那三天》的文,我當時在想,如果當年高三那年我能有那三天的刻意練習,我肯定考上重點大學。
每個人都應該有獨屬自己的輝煌,孫永嬌老師做到了,她是很了不起的人,最起碼在很多年輕人中,她屬于優秀。
我們老梁讀書會的莎莎老師,榮慧老師,裴偉娜老師,李春青老師等等她們都是學習力很強的老師,她們都有著獨屬自己的驕傲和高光時刻。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的其他成員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對大家來說有了前面老師的考研引領,后面的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小小考研,拿捏!
想想自己,我心中倒也充滿感恩,我這個學歷平平的人將來如果能領著一大群研究生老師讀書,我也算“導師”級別的老師了,但轉念一想,自己又以何德何能讓一群優秀的人追隨呢?
所以如何把讀書做好,做強這是留給我的課題,對我來說這是比考研更難的一件事,我再一次倍感壓力。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