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樹麗
孫老師是林州三小的英語教師,也是新網師優秀學員,更是我們網研社英語組的骨干教師,所以這個月的英語組研討我特別請她來給我們做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分享。
一 、為什么要進行單元整合教學?
第一,碎片化的學習很難讓學生對當前所學的知識和和日后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
第二,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告知,沒有經歷學習的過程,這種學習毫無智力成就的快感,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
第三,學生在課堂上缺少思考,不會舉一反三,缺少創新和遷移的能力。
二、什么是單元整合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是指教師基于課程標準,圍繞特定主題,對教材等教學資源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整合和重組后,結合學習主體要求,搭建起一個由單元大主題統領,各語篇次主題相互關聯,邏輯清晰的完整教學單元,使教學能夠圍繞一個完整的主題設定單元目標,引領學生基于對各單獨語篇小觀念的學習和提煉,逐步構建基于該單元主題的大觀念。(王薔 ,2021)
三、單元整合教學的意義是什么?
一、從知識本身的角度而言,整體意味著“聯系”,(遠親 +近鄰)防止知識和能力碎片化或孤立化。
二、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而言,整體意味著認知結構的重新“組織”,實現知識的系統化,結構化。
三、從課程的角度而言,整體意味著“統整”(跨學科),讓知識真正轉化為素養。
四、如何開展單元整合教學?
1.深入開展語篇研讀
教師要對語篇研讀,對語篇的主題、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作者觀點等進行分析;明確主題意義,提煉語篇中的結構化知識,建立文體特征,語言特點等與主題意義的關聯,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語篇傳遞的意義,挖掘文化內涵和育人價值,把握教學主線,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為設計教與學的活動提供依據。
2.研讀語篇要重點回答3個基本問題
第一,語篇的主題和內容是什么 (what )
第二,語篇傳遞的意義(作者的意圖,情感態度或價值取向)是什么?
(? why)
第三,語篇具有怎樣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 how)
3.教學設計與實施要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活動,引導學生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圍繞主題表達個人觀點和態度,解決真實的問題,達到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地。
五、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模板
我們在新課標里面學習到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模板是這樣的:
1.單元整體設計思路
2.語篇研讀
3.學情分析(學生已知,學生未知)
4.教學目標
5.教學重難點
6.教學過程(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遷移創新類)
7.板書設計
8.教學反思
孫老師在給我們做分享的時候,她的單元整合設計模板是這樣的:
1.語篇內容分析
2.學情分析
3.教學目標
4.教學重難點
5.預習單
6.教學過程
7.板書設計
8.教學反思
通過這兩個設計模板的對比,我們從中又學到了很多新東西。比如教學目標中的ABC三層分類就是按照學習活動觀設計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這一部分放在學習目標里面我覺得比放在教學過程中更為恰當,因為目標也是教材研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提前做好功課。
再一個吸引我的是預習單,預習單類似我們以前的導學案,但是預習單比導學案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出現,所以它的設計更具有趣味性。
當然我非常欣賞孫老師講到的單元思維導圖設計,我本身是非常喜歡借助思維導圖來進行教學的一個人,所以引導學生畫思維導圖的過程其實就是復習鞏固重現的過程。
通過孫老師的講座分享,我對單元整體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最起碼在我進行單元整合教學的時候,我就有了方向。
在孫老師分享的過程中,我又收獲了一個概念叫“話輪”(turn),它是Sacks等提出的理論概念,Edmondson,W.(1981)用這個術語來表示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指在會話過程中的某一時刻成為說話者的機會;二是指一個人作為講話者時所說的話。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課堂是學生獲取英語知識、發展英語能力最重要的來源。
在趙香麗校長進行點評的時候,我又收獲一個新的概念叫“素養立意”。素養立意是對能力立意的一次進步和升華。從能力概念與素養概念的比較中,可以看出素養的一些特征。能力是中性的,而素養是有方向性的;能力預示著可能性,素養體現著必要性;能力更強調能做什么,素養更強調愿做、該做和希望做什么。
我們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是引導學生會學,愿學,樂學,終生學習。
我非常感謝孫桂云老師的無私分享,她的分享給了我們一個方向性的指導和引領,我再次感受到后生可畏。
在我們這個英語團隊里面,年輕教師后勁十足,他們在學習的路上一直保持著昂揚的姿態,比如大衛老師,莎莎老師,孫永嬌老師,劉榮慧老師,申培培老師,董玉婷老師等等,正是有她們的加入,我們這個團隊才更加充滿活力與朝氣。
當然最幸運的是,我們有趙香麗老師做引領,她每次的點評總是讓我們耳目一新,我們不得不服趙校長的睿智和高屋建瓴,特別是她在讀書方面的領悟與遷移創新能力更是讓我們望塵莫及。
我們都是星辰,但是我們依然需要借光,向更優秀的老師致敬并虛心學習。
聽完孫老師分享之后,發現窗外下雪了。“雪”和“學”同音,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學習帶給我們的滿足與動力。
再次感謝孫老師的分享,感謝大衛老師的主持,感謝趙校長的點評,感謝小伙伴們的學習賦能成長。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