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要點:
一.兩種檢視閱讀:
-
有系統(tǒng)的略讀或粗讀
使用這種方式去閱讀的時候,腦中的目標時要發(fā)現(xiàn)這本書值不值得花時間仔細閱讀
(1) 如何去做"有系統(tǒng)的略讀和或粗讀"?
a. 先看書名頁,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很快看過去,特別注意附標題,讀完了之后,你或許可以想一想將這本書歸類為某個特定的類型,而在那個類型中,已經(jīng)包含了哪些書.
b. 研究目錄頁
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c. 如果書中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快速評估這本書涵蓋了哪些議題的范圍,發(fā)現(xiàn)一些重要的詞匯
d.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許多書的宣傳文案都是在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門的協(xié)助下親自寫的.
e. 從你對一本書的目錄很概略,根據(jù)自己模糊的印象去挑選幾個和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目來看,仔細閱讀這些篇目開頭或結尾的摘要說明
f. 把書打開,動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xù)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就用這樣的方法把全書翻一遍,隨時尋找個論點的訊號,留意主題的基本脈動,最重要的時,不要忽略最后的兩三頁,作者一般會在結尾幾頁將自己認為既新有重要的觀點重新整理一遍,雖然有時候作者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確,但你不應該錯過這個部分
通過上面的方式,就算很有系統(tǒng)的讀過一本書了,已經(jīng)完成了第一種形態(tài)的檢視閱讀, 那么經(jīng)過上面的略讀之后,你應該了解一本書是否包含你還想繼續(xù)挖下去的內(nèi)容,是否值得嬭繼續(xù)投下時間與注意,并且也應該比之前更清楚這本書應該歸類為哪一種類的書,以便將來需要時好做參考.
(2) 什么時候應該使用這種方法?
- 要了解一本書的架構
- 面對一本書的時候,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讀這本書
- 你也不知道這本書是否值得做分析閱讀,但嬭覺得只要你能挖掘出來書中的資訊及觀點就起碼會對你有用處
- 你想要發(fā)掘所有的東西,但時間卻很有限
2.粗淺的閱讀
(1)如何做粗淺的閱讀?
面對一本難度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者思索,之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為一些沒法立即理解的東西而停頓,繼續(xù)讀下去,略過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會讀到你看得動的地方,繼續(xù)這樣讀下去,將全書讀完.讀完一遍后可以再讀第二遍.
(2) 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粗淺的閱讀"?
- 想要了解全書的內(nèi)容
- 閱讀論說性的作品
二. 閱讀速度
我們知道,檢視閱讀是在一種有限的時間當中,充分了解一本書的藝術,并且檢視閱讀的連個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閱讀,一個熟練的檢視閱讀者想要讀一本書時,不論碰到多難讀或多長的書,都能夠很快的運用以上兩種方式讀完,所以我們需要快速閱讀.
所謂的閱讀速度,理想上來說,不只是要能讀得快,還要能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要知道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速度時恰當?shù)模?/p>
三.逗留與倒退
我們需要速度,由于我們的頭腦跟眼睛不一樣,其實頭腦的速度時遠高于眼睛的,所以為了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我們需要使用一些工具來矯正眼睛逗留于一點的習慣,比如使用筆或者手指跟著章節(jié)段落移動,移動的速度要比嬭眼睛移動移動的速度快,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手部 的動作移動.繼續(xù)練習下去尋來拿閱讀的速度.
四.理解的問題
其實閱讀速度的加快,理解能力也同時增進
感想
我知道了原來閱讀的速度并非單一的一種,重點應該時如何讀出不同的速度,知道在閱讀某種讀物時該用什么樣的速度.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慢不慢到不值得,快不快到有損于滿足和理解.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都需要先略讀一下,從基本結構上先找到一些想法,然后再去看要不花時間去仔細閱讀.
另外,我們在第一次閱讀一本難度的書時,不要企圖了解每一字句.而是要略讀或粗讀,不要擔憂自己讀的很膚淺,就算最難讀的書,嬭快快的讀一遍也是能讀懂一些的.
讀一本書時,都需要使用檢視閱讀的方法
想要了解一本書的架構----有系統(tǒng)的略讀
想要了解全書的內(nèi)容----粗淺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