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句話說:讀書是連接一顆優秀大腦最快最經濟的方式。大家都知道讀書重要,可是為什么興致勃勃的打開書,卻只翻看了幾頁,就看不下去了?為什么開始發誓要看完,結果總是翻不到最后一頁?因為你缺動機,缺習慣。
曾經,我也是一個不讀書的人,甚至討厭讀書。上學那會兒,就只會單維度的比成績,學習是件讓我倍感壓力的事兒,考不好媽媽的臉色就不好看了。我內心一直很抵觸讀書。
終于畢業,好不容易從學校解放出來,誰讀誰傻呀!可一晃好多年過去了,自己停滯不前,毫無覺知。
后來我當媽了, 要教育孩子了,我就傻眼了。什么育兒知識都沒有,遇到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焦慮啊,相信每個當媽的都經歷過那個階段。我買了好幾本育兒書,可看不了多少就看不下去了。于是放在那里,嶄新嶄新的。
后來遇到育兒培訓師smile,告訴我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重要性。那個時候,孩子都已經一歲多了,家里連書架都沒有。而讓孩子熱愛讀書的方法,竟然是家長自己必須讀,還要每天讀,真心熱愛讀。天吶,讀書,怎么還是躲不過?沒辦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都不讀書,怎么能要求孩子熱愛讀書呢?
我狠下了心,交了100塊大洋,參加了布恩讀書會,挑戰21天,每天要寫讀書筆記。一天失敗,錢就沒有了。但是挑戰成功可以平分其他挑戰失敗者的錢。就這樣,我開始了自己的讀書之旅。
21天后,我挑戰成功,閱讀完了兩本書,得到了三十多塊錢紅包。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鼓舞,我對自己說:你看,你不也能完成一件你曾經以為做不到的事情嗎?然后我連續參加了三期,全部挑戰成功,獲得一百多塊錢并且收獲了一個讀書的習慣。這個習慣對我影響至今。
總結如下
一,不能堅持的原因
動機方面
非真正的內心欲望,僅為外在刺激。比如看到別人讀書好像逼格很高,也去讀,然后拍個照曬個朋友圈。結果一本都沒讀完,更別說寫讀書筆記了。
目標方面
1.沒有目標,從來沒想過要讀書;
2.目標凌亂:去書店隨便買一本,或者跟風,誰在讀跟著讀一本。
3.目標過高:幾年都沒好好讀一本書了,突然要一周讀3本。或者看到別人一年100本,自己也盲目定制,結果讀了幾本就不讀了。
行動方面
1.計劃不漸進:沒有落實到每天讀幾頁,一周讀幾本的具體上面。
2.規律未掌握:自己閱讀速度是多少?每天什么時間效率高?專注力好?
3.風險未防范:從來沒有想過如果出現突發事件,何時補充計劃。比如今天突然加班,我定的晚上讀書怎么辦,要不要路上改為聽書,或者明早早點起來。
獎勵方面
人大腦是很現實的,沒有反饋何以持續?我們要訓練小狗,也是讓它做完某個動作及時給予食物,它才能繼續聽我們的話。如果你不給獎勵,而且不是真正內心需要的獎勵,持續做下去是不容易的。
二、如何“”堅持“”讀書?
堅持的前提
要有強大的感性動機,就是你的內心真心想做,不是理智上要求自己。
開始讀書時,出于育兒焦慮,理智讓我多讀一些,結果以失敗告終。我以興趣為導向,讀感興趣的書參加讀書會養成讀書習慣。習慣養成獲得成就感,打開內心渴求真知的大門,繼續讀書。此時完全不靠堅持,而是自動化。
我的理性轉感性過程:
第一步,為了孩子,想給孩子樹立榜樣,讓他讀書。(理性)
第二步,渴望進行自我挑戰,證明自己。(理性)
第三步,為了個人成長,積累更多的價值。(感性)
所以我在堅持上打引號的意思是:根本不存在堅持這個概念。因為一旦你理智上要求自己堅持,大腦已經認定這是一件困難的,討厭的事情,潛意識里就會抗拒,這樣的持續必定不會太久。如果我在參加完讀書會,沒有開啟感性欲望,完全可以停止讀書,因為我已經完成挑戰。但是讓我持續下來的動力,是真心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積累更多的價值。我才沒有苦逼的堅持,而是根本停不下來。
具體方法
不斷挖掘內心真正的渴望,多問自己為什么讀書,有什么重大意義?
制定讀書目標,切實可行,落實到每一天讀幾頁,每周每月讀幾本。
立刻行動,每天定時翻一下書,形成習慣。注意,哪怕沒看進去也要每天翻一下書,一個動作就會在大腦形成一個記憶。當然懶癌和拖延癥患者可以參加各種讀書會打卡,督促自己完成任務。
給自己及時的反饋。既然都完成了,就給自己買個平時舍不得買的東西吧,曬個朋友圈證明自己也不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