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想多讀閱。
一人,一書,一茶,一尋思
大道無邊,其樂無窮
讀書這件事兒,小女子愚鈍,無法想出比大咖們總結過的“應該多讀書”更為充分具體的道理,在此也不重復,只想為大家分享分享我于此的態度和小小堅持。
我從不否認讀書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捧一本書,它有重量又有分量,讀書就是想要汲取書中的知識精髓,可是快節奏的生活現狀使得太多人急于求成,而這樣的狀態又是最不適宜讀書的。于是,一本書總也讀不完,一本書總也參不透,更莫說享其中樂趣。
我的總結則是:讀書是有節奏的,是講究氛圍的,更是有個人喜好的**。節奏可以調整,氛圍可以創造,喜好倒是多變,它隨著人成長的階段和軌跡不斷變換。接下來我就從這三方面開始展開我的讀書小Tips。
1
節奏讀書
不是所有的時候都是有精力和有時間去開始讀一本書的,但是在某段時間,如果你想起來要讀書了(或者你覺得該讀點書了),那么開始過后,就一定要有分段節奏的準備,且一定要有不讀完誓不罷休之覺悟。否則,最后的下場不得而知,也許在第50頁,也許在第10頁……
開始了,就不要讓它成為一時興起,我說的是真的。習慣很重要!那到底怎么來掌握這個讀書節奏呢,我平時慣用的方法是設定讀書周期,我如今的節奏是一個星期一本400來頁的書。所以,一旦開始了,我就有一個小折算:400來頁,一星期每天至少要讀閱60頁。其實這是一件很容易就辦到的事!乘車的時間可以利用,午飯過后的時間可以利用,晚上睡覺之前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一匯集,60頁簡直太容易了!
這個節奏僅限于讀一本書,我讀書也是沒有持續性的,保證不了每個星期都能讀上一本。重點在于,開始的態度和完成的決心。
2
營造讀書氛圍
好的讀書氛圍總是可以使得讀書的小時段得以延長。即使再吸引人的文字,讀閱30分鐘后,仍舊會感覺到疲乏,這是不可抗拒的生理因素。然而,如果你選擇一個陽光午后,落地窗,榻榻米,或盤坐或倚靠,然后再砌一杯咖啡或清茶(據個人喜好)。感受環境的愜意寧和,困乏就借助氛圍小小調整一下,做做舒展,一次性持續2個小時是可以的!
當然,我個人也偏愛晚上21:30—22:30這個時間段,夜晚有一種凝聚力,萬籟俱靜,靜謐之下讀書注意力容易集中,軟軟的床上躺著,姿勢也剛好!讀累了就合書閉眼入睡,很安詳踏實。第二天再捧起時,簡單過目下前面看過的章節段落,細節也是清晰不陌生的,所以我的床頭總是有書。
3
堅持喜好
讀書千萬不要懷疑自己喜愛的類型沒有營養或趨于小眾,我覺得這是自信的表現,也不利于長久堅持讀書。任何類型的書系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每個類別里也都有經典之作,不要擔心,都會有所得的!你偏愛讀小說,喜歡故事型的作品,沒關系,不拘泥于形式請大膽的讀!
只是在選擇的時候,不要局限范圍,你喜愛的作家,ta的作品你可以多讀幾本,但絕不能因此而排斥其他人的,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實在太多精彩的作品了!長久的沉溺于一人的作品風格,我擔心你錯過了其他別致的感受。
喜歡才會堅持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憑你個人喜好!而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喜好變得不同于以往后,恭喜你,進階了!從一個類別跨越到另一個類別,多么開心,又將是一個全新的探索和認識征程!人生不可能一成不變,總會有你還尚未做好準備的經歷發生。適應變化,接受變化,調整變化,我覺得這才是對過往還有將來最負責的表現!
4
記錄生活
當讀閱成為了生活中的一個小小堅持,這個時候就拿起筆吧,這可以給你的堅持賦予一種很微妙的轉化。文字可以轉述你的閱歷,還能傳達你的學識。它可以給你樹立標簽,也是你分享生活的一個載體。為此,看多了人與人的交往,一直覺得書信最美,也最浪漫!花了心思寫來的文字,是殷殷情深和切切感知。
看多了,走遠了就想記錄點什么,表達點什么。生活轉化為文字,而這種轉化又促進你多讀書,因為想要將其表達得更準確貼切,更真情實意。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5
收集書籍
收獲意義的禮物,非書莫屬。這或許是個人情結作祟,但歷來的經歷告訴我,但凡他人贈與我的書我都認真的讀完,哪怕我當時喜愛的類型遠遠偏離那本書。
買一本書不便宜,又是挑的自己感興趣的,所以肯定要讀完。而別人贈與的書,承載他人予你的寄望,也可能是他的個人喜好分享,如此親密無隙地獲得了了解他人的渠道,何樂而不為?人與人的真誠在于此,值得珍惜不是嗎?
比起快餐式的娛樂節目來消遣疲乏身心,似乎所有人都覺得讀書是不能給予的。它來得慢又需要堅持,但它其實卻是消遣的最佳方式,且有綿長性。不如,您照我的方法試試?先從您傾心的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