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能愉快的玩耍嗎

這是敘汎育兒的第4篇原創文章

不知哪個點觸發了小朋友,最近突然吵著要去游泳,而且積極性極高。耽擱了兩周,這個周末終于成行。這次游泳選擇的是嬰幼兒水浴館,我是非常忐忑的。

剛出生的時候,游過幾次。中間斷檔。

5個月的時候,帶她去游泳,進屋的時候還好,等負責的人給她脫衣服時,開始嚎啕大哭,不帶停的,最后只好又穿上衣服,穿好衣服到往門口走都在不停的哭,一出了大門,不哭了。我們笑噴,親,你從小就這么會演!當時分析的原因是對陌生人接觸的反抗。游泳一事放緩了。

后面幾次親自帶去大人游泳館或海灘游泳,由于我們親自貼身陪伴,很快都能適應。

所以在昨天和今天不停的給她灌輸:開始肯定會緊張,但是不用怕,我會拉著你的,一定要堅持游完。念叨了兩天,我比她緊張。今天路上最后一次說的時候,她說“媽媽我會堅持游完的,我要勇敢”。這話從她口里說出,我已欣慰。

雖然時隔三年,我還是很擔心今天的游泳再次哭喊而不能順利進行。結果真的很好,一下就適應了水里環境,自由自在的完成了游泳。孩子又突破了自我,成長了。

今天在我家小朋友開始暢游的時候,進來一個6個多月的孩子。剛進來的時候都很好,脫衣服的時候開始哭,放進水里的時候開始大哭,抱出來以后哭也沒停。這一場景,立馬讓我想起我家孩子當時5個月的時候。此情此景一模一樣,我正準備竊喜又一個演技派的寶寶時,突然聽見抱著孩子的媽媽不耐煩的說了一句話:“不哭了好不好,以后大場面你怎么能行!”我暈,這和大場面有毛關系啊!接著這位媽媽一直保持不耐煩、生怕自己孩子輸給其他孩子的語氣與眼神,邊看其他孩子,邊說些怎么還哭啊、不哭了行不行之類的話。

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我都很想說,親愛的家長,咱能不能不打擊自家孩子啊。你是真為孩子好,還是后媽啊。

其實孩子哭是很正常的行為,即使她平日里不怕生,游泳這個場景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對于孩子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陌生的場景,她沒來過、她不熟悉,她內心是緊張和害怕的。在家都是家人給她脫衣服、洗澡,在這專門負責的人雖然各個都非常的溫柔,但對于孩子來說,她們就是陌生人,還要如此親密接觸,孩子自然抵觸。就和我們去澡堂洗澡,搓背的對你態度很好,開始的時候,你都多少有些不自在,可能面無表情、可能不說話、可能冷淡,難道就此斷定你也是個見不了大場面的人?!例子選的有點糙,道理你們懂得。

我理解不了游泳怎能上升到見大場面這個高度,再怎么急于想讓自己的孩子優秀,也不必這么提早就給孩子下結論。經常見的結論還有膽小。我想問,第一次游泳,把你放到1米8的深水游泳池里,你緊張不緊張?把你放到大海里游泳,你害怕不害怕?成人總是喜歡嚴于律人,寬于律己。有本事你自己試試。

我家小朋友9個月的時候在三亞,特別害怕海水,只要抱著下就嚎啕大哭,也很害怕海浪聲。2歲多在長灘島時,已經好很多,哭著由爸爸抱進海里很遠的地方,笑著回來說還要玩;2米深的游泳池,帶著救生圈自己玩著很嗨,文章頂部的圖片就是她2歲多在長灘島酒店的游泳池里。而成年人的我,仍然不敢下海或游泳池超過1米4的地方。我已經很佩服她的勇氣。雖然我害怕游泳甚至恐懼深水,不能超越自己,但是大場面時,就算我有時內心緊張,也我完全可以hold住。所以游泳、膽量、大場面,三者真的沒關系!

孩子起初在害怕緊張的時候,我既不強迫,也不數落,只是鼓勵她去嘗試,或者向她描述和渲染水的美麗、水的樂趣,等她發自內心的要去體驗。

很多類似場景,比如玩滑板車、跳床、溜冰、騎自行車等等,孩子的第一次接觸都會是緊張不安。“這么簡單你都不會、你怎么這么笨啊、你怎么這么膽小啊”等等。這是我聽到最多的話。這些話有必要說嗎?說了孩子就立馬學會了嗎?NO!

最好的辦法不是通過數落來刺激孩子挑戰自我,而是向他詳細的描述。描述所在的環境是什么樣子,做什么的;描述要玩的東西如何一步步使用。就像給成人介紹所到之處或講解說明書一般,耐心的講幾次,孩子自然會熟悉并理解。

我的經驗就是去大量的描述,像講故事一樣講給孩子。

孩子們的理解力相當好,想愉快的玩耍,家長們請好好說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