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總是很不能理解媽媽對于那些明明已經不用的東西,卻仍然把它們收拾放好的行為。
在我看來,既然已經都用不到了,為什么不干脆利落地扔掉呢?堆放在那里,豈不是很占空間嗎?
慢慢地等我長大,直到我結婚有了孩子,我才有些稍微懂得了。那些不用的東西,每一樣都承載了一段記憶。不是不舍得扔東西,而是不舍得扔掉那些記憶。
事實上,對于很多人來說,要做到完全斷舍離是很難的。
可能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來說比較容易一些,主要是因為生活居住空間比較有限。如果做不到斷舍離,那么居住空間會變得越來越狹窄,影響到個人生活,這也逼迫著他們必須學會斷舍離。
而反觀我們農村人,對于斷舍離似乎就沒有那么必要。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是兩三層的樓房,還有大院子偏房等,生活空間足夠大,感覺不管有多少東西都能堆放的下。
所以慢慢地我也開始不舍得扔東西,即使我知道以后都用不到了。為此我還特意把一間房間作為儲物室。把那些用不到東西(衣服鞋子、嬰兒推車、玩具等)都收納整理好,堆放在里面。
偶爾心血來潮翻找東西的時候,可能會翻出其中的一樣,然后就會想起關于它的一些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