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快樂很簡單,她們的快樂源自于發現,探索和內外在的自由。
就像小鳥一樣,你不能說一直小鳥是不快樂的,除非它被困在籠子里。
如果一個孩子被困在籠子里,那也談不上快樂。
這里有一個故事:
我曾經和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住在一起。母親和他的小孩說話,她說:“這樣是不好的,你并不需要禱告得那么大聲——你幾乎是在喊叫了;禱告不需要大喊大叫,上帝可以聽見你,你并不需要叫得那么大聲。”
但是,那個小孩說:“但是《圣經》上說:“大聲地呼喊你的名字!”小孩活在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她母親非常生氣,而我告訴她:“不要打擾他的童年,現在還太早,妳就讓他遵循自己的祈禱方式——他很開心才是真實的,不是那個形式。他跑啊跳啊地大聲呼喊著上帝的名字,這不是很美嗎?妳為什么要教導他呢?”
我們來看看這個美麗又富有意義的故事,孩子用他的方式祈禱,他很開心的祈禱著,而媽媽突然斥責他的方式是錯誤的,命令他必須符合規范。
我們平時做過這種行為沒有?
請這么去思維,請繼續帶著這個問題去思維:
孩子開心,你卻讓孩子變得不開心。
孩子左手拿筆,你非得改成右手。
孩子愛玩水,你拿走她的玩具。
孩子喜歡在地上玩耍,你卻恐嚇孩子有蟲子。
孩子在玩耍,沒睡覺,你說不睡覺就不要你了。
天啦,我們做了什么?
我們已經變得不快樂了,還要剝奪孩子的快樂?
你還快樂嗎?你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快樂的?你的痛苦的人生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還能回憶到嗎?
我們希望孩子也變得和我們一樣?
把我們的焦慮,恐懼,擔憂都傳遞給孩子?
難道我們是在嫉妒他們嗎?
因為我們不快樂,所以我們看不得別人也快樂,活的比我們好?
甚至即使他們是我們的孩子?
請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到底在害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