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講馬斯洛需求模型。
10.馬斯洛需求模型
從丈母娘的三個問題引申到:人到底在追求什么?
馬斯洛于1943年《人類激勵理論》一文中提出“人類需求層次模型”,把人類的需求分為五種:
1.生理上的需求:吃飯,睡覺,溫暖,性;
2.安全需求:有屬于自己的地方住、有工作保障、身體健康、不受壞人的侵犯;
3.情感需求:朋友、愛人、親人;
4.尊重需求:有社會地位、權力、金錢;
5.自我實現的需求:個人的獨特性、個人潛能、追求卓越。
還有求知需求和審美需求,可以放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之間。
另外,還有超自我實現需求,類似于心流模型。
馬斯洛認為,前三種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的話,人們就不會考慮其他的需求。
一個國家多數人的需要層次結構,是同國情相關的。
擴展思考
1.人的五種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的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如古代的賢人;
2.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在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后,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二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在該需要得到滿足后,后面的需要才顯示出激勵作用。這對管理學有啟迪作用。
3.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求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個層次的需求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地,獲得基本滿足的需求就不再是一股激勵的力量。就像我和秋葉老師的追求就不一樣了。
4.這五種需求可以分為兩級:其中生理上安全上和感情上的需求,都屬于低一級的需求,這些需求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是高級需求,他們是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的,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是無止境的。
5.馬斯洛認為,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求,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求占支配地位,對行動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求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求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求,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求發展后,第一層次的需求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拆書建議:
1.結合你的職業把你的具體目標填寫到三角模型中,這樣你就可以觀察你離夢想的距離。
2.也可以把這個模型引入你的管理或者營銷工作。
這個模型仍然是我現在的經驗不能深刻體會的,只能做個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