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對我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忙碌的一年。去年九月,我新接手七年級班主任和語文教學工作。說實話,我是有些忐忑的,因為班主任經驗并不豐富。但我也是堅定的,因為我始終認為,每個學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手捧真誠的師愛,去澆灌班上不同種類的花,他們一定會有綻放的一天。
“老師,小慧肚子疼哭了。”中午剛進教室,就有學生向我報告。我趕緊跑到小慧身邊,見她趴在桌子上,抽泣得厲害,看來肚子疼得很厲害。我俯下身詢問要不要去醫院看看,她抬起臉見是我,小聲的說“我不是肚子疼。”
這孩子很懂事,應該是不便對同學說明真實情況,就跟同學說是肚子疼。我連忙示意她跟著我來到只有我一個人的辦公室,一進來她就哭著對我說:老師,為什么我努力了,還是考不好?說完又哭得稀里嘩啦的。上午英語小測驗了,應該是英語沒考好。輕輕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別難過啊!”
“老師非常喜歡你,也非常欣賞你,你的積極上進也特別讓老師感動。”
“可我就是考不好!”
“一兩次考試說明不了什么問題。如果沒考好,我們可以反思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知識點沒掌握牢,還是考試時沒仔細審題,或是沒有好好檢查……?”
“我檢查過了,可我的聽力就是做不好,每次都錯很多。”
原來這孩子是因為英語聽力讓她難過。
“這樣你就更不用哭了。”我笑著對她說,“聽力能力需要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你只需要堅持天天聽,聽力一定會突飛猛進。”
“我聽過了,可就是不行。”
“哪能那么見效呢?聽力要長期訓練,我們農村小學沒怎么接觸過英語,這剛進入初中相當于才開始,不急啊,我們慢慢來。只要你每天抽時間聽聽英語,一定行,我敢打包票。”
她這才止住哭,并點點頭。
我抱了一下她,讓她回教室。
以后的每一天,她依然是那個認真可愛的小姑娘,英語成績也是穩重有進。有一天她非常開心的對我說這次考試她的英語聽力得滿分了。望著她笑靨如花,我也笑了。
小童是班上的勞動委員,是剛進初一時我任命的。第一次見到他就感覺他特別機靈,“這孩子一定很能干”,我在心里暗告自己。果然沒看錯,班上的衛生工作教給他基本上我都放心,而且他做事很得竅。后來的班級選舉中他當仁不讓的繼續當選,他的熱情、能干是有目共睹的。
這孩子讓我頭疼的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無論怎樣說他,他就告訴你“老師,我真的學不進去,從小學就這樣”。他只是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其實孩子很聰明的。怎樣激發起他的學習興趣呢?
一天上生物課,我坐在教室隔壁的空教室里批改作業。班上課堂里的聲音聽得非常清晰,只聽見小童在課堂上非常積極踴躍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可見這孩子只要感興趣還是能學好的。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才是成長。教育孩子也是一樣,與其用外力推著走,不如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內在的力量遠比外在的力量更強大。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過一句話,被全世界的教育專家引用:“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只有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培養他主動學習,主動汲取知識的熱情,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有人說喚醒孩子學習內在驅動力的前提是,先滿足底層的需要,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此,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支持他,理解他,關心他,愛護他,鼓勵他。
適逢三月份校園之星推薦,本期校園之星是“雷鋒之星”,我馬上就想到小童,讓班上學生推薦一下,大多數人都推薦他。看來大家與我看法一樣。他中午去大合唱排練去了,對于他被評為“校園之星”毫不知情。后來回教室,我告訴他,他很驚喜。當我告訴他我的推薦語最后一句就是希望他在學習上也能多多發揚雷鋒精神。
后來在學習上雖然他還是感覺很吃力,但態度比以前大有改變,不再是以前那種敷衍搪塞,班級事務也做得越來越好。看著他的狀態,我特別欣慰。
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我們無法做到讓所有的學生處在同一發展水平上,因為孩子本身是有差異的,這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們不能正確對待差異。一想到平均分、班級排名對待那些在成績上暫時落后的學生就不淡定了。其實每一個孩子的優勢并不在同一個方面。
但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用點心用點情做到保護和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去發現和開發學生潛在的素質和閃光點,絕不用一種標準衡量所有學生,應允許學生在發展程度和素質結構上存在差別,因勢利導,使得每一個學生在其基礎上有進步就是教育的成功,也會使自己獲得一種職業的幸福感。
史蒂芬·柯維先生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認為,首先要了解需要幫助的每一個人的實際需要,然后據此給予幫助和支持。所以,對于一名班主任來講,并不是“一視同仁”就是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恰恰相反,只有“區別對待”才是給予學生平等的愛。
春天開花,秋天果實,需要的是時間。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他們身上都擁有各自優勢,散發著不能遮擋的光芒。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保護這份光芒,引導他找到自己人生的不擅長,正視它們,努力法揮自己的特長,做到揚長避短。
行者方致遠,奮斗路正長。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育人為本,盡心盡力;用愛澆灌,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