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現在公眾號漲粉很難,運營幾個月才有幾百粉,怎么漲粉呢?那么可以看看這篇。這篇給你不僅僅是流量,還有尋找流量的思維。
一:二次傳播
微信是一個半封閉的圈子,所以“酒香還怕巷子深”內容再好,也要讓外面的受眾看到,并且關注你,所以公眾號的運營很關鍵的兩點,第一是引流,第二是裂變。先來說裂變,有了內容,定位也已經在運營的過程中清晰,文章二次傳播裂變帶來的價值就尤其重要。
之前有寫到一篇文章《干貨類文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傳播!》
在傳播領域有一個理論“社交貨幣”,同時這個理論有個陰暗面“大眾心理學”里面稱作“嫉妒心理”。
社交貨幣的解釋是:
社交貨幣簡單地說就是利用人們樂于與他人分享的特質塑造自己的產品或思想,從而達到口碑傳播的目的。
自我分享的特質貫穿于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與朋友分享新購買的衣服,我們會告訴家人,報紙上的那條新聞是由我們提供給報社的。這些共享我們的思想、觀點和經驗的意愿成為社交媒體和社交網絡能夠流行的基礎。人們的博文會記錄著他們喜歡的東西,告訴別人他們喜歡吃什么樣的午餐,甚至記載著對當局的小抱怨。如今沉溺于社交網絡的人們,好像不能停止他們的共享行為,包括共享他們的所想、所愛和所需。
你也可以忽略上面的定義(可能有點偏激),《瘋傳》中對社交貨幣的定義能讓你更容易也更全面的理解:
就像人們使用貨幣能買到商品或服務一樣,使用社交貨幣能夠獲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評和更積極的印象。
既然考慮的是微信中文章的社交貨幣概念,那就把其它的拋開,不看朋友圈自拍,撰寫的高意境感悟,金句等。就說你轉發的文章核心邏輯。
核心邏輯其實是一樣的,根據社交貨幣的定義,用來購買家人、朋友和同時的更多好評和更積極的形象。獲得社交貨幣朋友圈的體現就是你獲得的贊、評論。
評估社交貨幣的價值的六個維度:
Affiliation 歸屬感
Conversation 交流討論
Utility 實用價值
Advocacy 擁護性
Information 信息知識
Identity 身份識別
拿一個簡單的栗子:
分享轉發本身就是人的天生欲望,人需要社交,而社交核心除了人之外還需要內容。這個時候,如果你創造內容,幫他社交,那就相當于創造了社交幣。
轉發有兩種利,這兩種利本質是完全不同的底層邏輯,第一種利是實打實的例如金錢、產品,實物,但是被動。另一種利就是“社交貨幣”,虛擬但是主動。
大家想象一下,你有一位朋友,很厲害的大牛,大牛就是沒有理由的跟你關系好,邀請你去參加他付費的線下講座,在講座現場大牛分享了一張ppt,一句金句“我對你那么好,只是你不知道”。你一看我去這句金句說的不就是我嗎?自己就對號入座,自然你就隨手一拍,分享到朋友圈!這個就帶來了傳播。
尋找來看看上面的例子底層邏輯,用社交貨幣價值六個維度來做加減法
上面說的這個栗子是不是:歸屬感+擁護性+身份識別?
社交貨幣六個維度就是用戶對你的感知對號入座。
比如你看完這篇文章,然后你就順手轉發到朋友圈,可能會說:這個是我看到對社交貨幣這個理論理解最透徹的一篇文章。
上面只是比如,實際你并不會轉發。(如果轉發請告訴我為什么,如果沒有為什么那么我相信你是真愛)
之前我提到過一個觀點,就是干貨類的并沒有那么容易傳播,為什么不會那么容易傳播,因為你怕朋友圈的朋友超過你,這里就提到了另外一個觀點大眾心理學里面的陰暗面“嫉妒心理”
還是拿上面的例子來說這個觀點。你有一位朋友,很厲害的大牛,大牛就是沒有理由的跟你關系好,邀請你去參加他付費的線下講座,在講座現場大牛分享了一份未來5年微信自媒體這樣干能增長10倍業績的ppt,里面深入淺出介紹各個環節的玩法,如何玩,從新手到高階的路。你是不是就會私藏了!我全部分享出去,朋友圈你看到了,會不會比我學的更多!當然就不分享了。
干貨屬性就屬于小圈子,不利于傳播。這里你可以用新榜去查看,所有單篇文章閱讀幾十萬的內容,他們的屬性有哪些。相信我,你去查看的時候會有新的感悟。
另外一篇關于傳播的文章《學完這招,讓你的文章能在朋友圈瘋傳!》
你應該知道,讓一個老用戶能夠達成二次分享的厲害!不僅僅只是帶來曝光、傳播量。還有一個影響就是更快的到達信任層面。你不需要做更多的一個用戶養成的工作,分享天然屬性就是信任。
這里再增加一句,就是最近百雀羚的廣告傳播的事情,很多人都在說,百雀羚的這個廣告又是新媒體人的一次臆想,其實我的觀點并不然,廣告學中有個理論,叫曝光理論。這是一個心理學理論,講的就是一個東西,你見的多了,你就會發現你要購買這類產品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
這里拿個簡單的栗子估計一說你就能明白,當你朋友圈某位好友分享了一篇文章。這里的文案是這樣寫的:這是一篇把二次傳播說的比較透徹的文章,值得每位互聯網人一讀。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這個標題,或者推薦語引起了你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是天然受信任。朋友的分享天然具有信任背書,而且這個廣告成本是最低的。
之前跟一個在運營領域頗有見解的作者聊起這個話題,也是不謀而合,不管營銷也好,運營也好都是一個體系化的工作,而不是論單個節點成敗的事情。
當然目前是很多人都只會用一個個理論,一個推廣渠道來讓你感覺恩這個好,不錯!但是實際這個已經把重心偏差了,如果沒有這篇文章為前提,直接寫告訴你100個推廣渠道,其實沒有任何作用的,運營講究的就是全局觀。
我經常跟面試新媒體運營的人會問這樣一句話,你所謂的新媒體運營是什么,一般都是含含糊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也是因為目前市場對運營的定義也沒有很明確,以為寫好文章、做好公眾號的推廣就是運營了,其實不然。運營更多的是全局把控。
運營首先要做得就是把目前單個崗位的工作做好,比如說編輯、推廣、策劃。然后有機會給你工種的互相交叉,知道別的崗位是怎么做的,用戶在那個環節是怎么想的,最終我是應該在哪里盈利的,這個是對你全局觀的一個歷練。
這篇文章現在來說我不會寫,延伸出來的知識點太多,一次肯定消化不了。但是可以作為指導手冊倒是沒有問題,運營本身就是比較廣的一個角色。文章能不能帶來價值沒有關系,不要把你帶進溝里這是關鍵。你花時間學習了,最終誤導了你,這個試錯糾正的一個時間成本是最高的。
不跑題回到二次傳播的幾個關鍵點
我們要談的不涉及技術層面上的傳播,以及利益上面的傳播。這個只是針對價值層的傳播。
技術層面的傳播就不展開講了就說一個例子,16年初的時候,當時我給幾個商家玩過幾次活動,技術也算是比較新。如果你做過這個行業應該都知道,就是一個微信積分分享的一個插件。原理:你分享了這張海報可以得到多少積分,從你的海報過來的一個粉關注你又可以得到多少積分,達到什么積分可以兌換什么禮品。技術紅利一波下來幾十萬粉絲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不過現在沒有那么好了,但是還是可以玩,畢竟人事活的工具是死的。
回到人性層,二次傳播的幾個核心點,還是拿出社交貨幣的價值的六個維度
Affiliation 歸屬感
Conversation 交流討論
Utility 實用價值
Advocacy 擁護性
Information 信息知識
Identity 身份識別
一切的主動分享都基于這上面六個維度。
根據不同的維度我們去排列組合
第一例:很多時候我們朋友看到的一些實用性的文章,比如:看完這些,我才知道原來獼猴桃可以這樣優雅的吃。 標題可能會有出入,核心意思是這篇文章的內容說的一些觀點是我們普遍生活中沒有意識到的問題解讀,原來我們之前那樣的一個處理方式是多么的不科學。
第二例:平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社交,往往在社交中很少去談論什么知識點,更多的是觀點,事件的觀點。比如最近百雀羚的廣告,可能你真的沒有看完,但是你轉發第一是感覺確實有創意,別人都轉發了我不轉發是不是感覺我很low啊。
第三例:這個觀點很多時候會在兩個層面用到,粉絲的活躍度,以及二次傳播。在社群里面玩的也比較多,比如說打卡活動。在打卡活動的時候往往都能傳播比較廣泛,但是這里有個前提,就是加入這個打卡的社群也好,活動也好,最核心是身份的識別。
拿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現在在湖畔大學學習,馬云安排了一次7天的打卡活動。你往往都會去主動分享的。這個圈子是我身份的象征,有榮譽感,歸屬感。同時也會表面我的意志力,不就是7天每天堅持看一本書嗎!這個我可以干到。
這里就不把各種類型都舉例說一遍了,會有很多!這里給大家一把尺子,去搜索下一下熱文,排名在前面的文章滿足下面幾個傳播點。
傳播的尺子:社交貨幣 、誘因 、情緒 、公共性 、實用價值 =傳播
說完二次傳播,說點傳播的核心理論:
二:傳播
一切可以影響用戶感知的渠道、個體都可以定義為“傳播”節點,這個也是目前已達互聯網下面,最大的改變,用戶與用戶間的鏈接更多了。
在傳播學中對傳播的定義有五個層面,傳播類型、傳播模式、傳播者、傳播媒介、傳播材料和內容。
在傳播類型里面就有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在傳統互聯網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人際傳播沒有那么暢通。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期,社交工具的便捷性以及4G網絡等基礎設施以及完善,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被激活放大。
這樣信息就流通的更快,信息在個體之間,又產生了信息震蕩,波紋又產生另外一個層面的影響。這樣說可能難以理解,就借用一個很簡單的觀點把這個問題說清楚:“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二次傳播能夠影響到受眾與受眾之間對“產品”的感知”。
互聯網傳播分兩個階段
傳統互聯網傳播
移動互聯網傳播
為什么沒把傳統傳播放在這個體系里面去講,因為這個不在今天文章的核心范圍內。當然,不可否認傳統傳播里面也有很多有效的方式。下次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其中奧秘,今天我們鎖定焦點,只圍繞互聯網傳播為什么沒把傳統傳播放在這個體系里面去講。
1、傳統互聯網傳播里面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傳播很弱,導致很多人認定全部這樣的形式,在傳統互聯網傳播里面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傳播比重可以忽視,從企業到媒體以及直至用戶幾乎都是單向。也就是在這個階段為什么很多灰色產業可以干得風生水起,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信息相對很不對稱”。只要你的渠道夠多、夠廣,你能夠影響到的用戶也就越多。
2、移動互聯網傳播里面,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傳播就很強。信息已經不是單向存在的了,用戶與用戶之間,與渠道之間,包括與企業之間都是信息里面的一個節點,相互影響。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提出,消費者左右產品的開發。就是因為信息發生了雙向交互。
同樣也是因為微信的半封閉性,你才會需要外部的流量進入,然后需要用戶之間的二次傳播。
流量分為主動流量和被動流量。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最終都可以被你引導成為被動流量。主動出擊來流量,用戶再裂變又來一輪新的流量,所以你看完上面兩個版塊的內容就知道為什么先說,傳播和二次傳播了。
三:流量源
有了上面的兩段基礎,選擇你應該知道怎么二次傳播了,那么再來看流量源,找到你的種子粉絲來源:
外部流量源(部分)
1、聊天類
QQ,QQ群,陌陌,嘎嘎,派派,脈脈,大街,boss直聘
2、音頻類
喜馬拉雅FM,蜻蜓FM,騰訊視頻
3、論壇類
百度貼吧,天涯論壇,華聲論壇,網易論壇,新浪論壇,搜狐社區,騰訊論壇,派代網,凱迪社區,淘寶論壇,拍拍論壇,chinaz站長論壇,A5論壇,站幫網
4、博客類
新浪博客,網易博客,搜狐博客,和訊博客,天涯博客,博客中國,博客大巴,企博網,博客網,中金博客,盧松松博客,月光博客,點點網
5、科技類網站
艾瑞網,雷鋒網,虎嗅網,鈦媒體,速途網,36氪,i黑馬
6、文庫類
百度文庫,豆丁網,道客巴巴,360doc,IT68文庫,文庫大全
6、自媒體平臺
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搜狐自媒體,360自媒體,網易自媒體,百度百家,一點資訊,簡書,UC號
7、社交平臺
QQ空間,人人網,開心網,豆瓣,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知乎
8、行業分類網站
根據你的定位,找行業分類信息網站(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
9、重點平臺
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簡書,搜狐自媒體,大魚號,知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梅花網,數英網
知道了以上這些流量源,剩下的就是方式方法了,這里列舉的只是部分,再根據你的特性來增加。
四:推廣
只給方法,但也不是萬能藥,這里只舉例兩種推廣方式:
社群:QQ群玩法
QQ群是目標人群最集中以及最聚焦的地方,這個大家應該沒有異議吧。
粗暴玩法:
用關鍵字找你產品、行業相關群
然后用「群發器」群發軟件,批量加好友。
加完好友,或者直接臨時會話推送文案。
精細玩法:
第一步同樣是:加群
加群以后先不要急著批量加好友,先閑聊熟絡熟絡,然后收集群員在群里閑聊疑問的問題,做成教程,上傳到群共享;或發布到公眾號再轉發到群,以“為群員解決問題”為噱頭吸粉。
最核心殺招:
高端點的做法:加兩個以上的小號進一個群,一個負責唱,一個負責和,一唱一和然后用上面精細玩法引導到你的公眾號去。
投稿:平臺投稿
投稿平臺這里單獨列出來,很多平臺是可以內容同步的,以及一些平臺是有投稿郵箱的,這些渠道都是粉絲獲取的來源,大部分投稿平臺都會加上你的需求,比如六爺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投稿的文章末尾都會備注來源“六爺筆記”,這就是設置引導關注公眾號。
1、今日頭條
2、 百度百家
網址:首頁--百度百家
3、 一點號
5、 搜狐自媒體
網址:搜狐公眾平臺
6、 企鵝號
網址:登錄 - 企鵝媒體平臺
7、網易號
8、大魚號
9、A5站長網
網址:A5創業網 - 互聯網創業者必看的網站 關注站長、電商、科技
10、簡書
網址:簡書 - 創作你的創作
11、知乎
12、派代網
13、鈦媒體
14、虎嗅網
網址:虎嗅網
15、砍柴網
16、鋅媒體
網址:鋅媒體-關注科技創新
最后補充一點,不要忘記還有很多公眾號也是可以投稿的,這里不在增加。你需要的推廣的時候根據你產品的特性,你公眾號的定位特定的選取平臺,公眾號投稿。再提一個渠道大家可以去試試,目前流量也是很不錯,當當讀書里面的文章欄目。
不再說其它漲粉方式了,再寫就超了,下次補上活動漲粉,以及線下漲粉。今天可以提前看明天的活動發文,關于免費聽課的活動,六爺希望你能來,一起來為新媒體人改變點什么。后臺回復“活動”,就可直接參加哈!
/小尾巴:/
在公眾號:六爺筆記,談新媒體影響運營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