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指導手冊》讀后感之五:
? ? ? ? ? ? ? ? 家訪中的媽媽
? ? ? ? 浙江省武義縣實驗小學 程 露
我認為,家校的有效合作來自無障礙的溝通。今年放假前,針對家訪做了一次調查問卷,僅一名同學表示老師來不來無所謂,其他小朋友都表示愿意。而我先選擇了未到家的孩子家先進行。7月2日晚發出的家訪小記,讓一些有心的爸媽看見,主動邀請家訪。今天記錄的是小倪和小沈的家訪有感。
? ? ? ? ? ? 一個恬靜樸實的媽媽
小倪同學內向乖巧,從不用老師擔心,這樣的孩子總是老師容易忽視一員,7月2日晚,我聯系了倪爸,提出家訪,我知道倪爸是做飲食行業的,晚上特別忙,他提出下午三點的時間約訪。7月3日下午三點,我按照倪爸給我的地址,找到了小區門口,結果是根本找不到門,小倪同學和媽媽一同頂著烈日出門迎接。進入小倪家,很意外是一幢整潔干凈的大幢房,地面很干凈,看得出剛剛打掃過。客廳里坐著爺爺奶奶,加上妹妹一家六口人端端正正地坐著等候著。小倪同學見了我,雖不說話,卻顯得有些小興奮和小忐忑,爸爸在一旁準備著水果,媽媽抱著妹妹坐在我旁邊,小倪同學在為我倒好一杯茶(一個碩大的熱水壺,在我生怕她無法拿起的時候,她已經順利地倒好了)后也坐下了。
家訪中,我更喜歡聽到父母告訴我,孩子在家里的情況,以及他們單獨在校外看到老師的反應。談話間,媽媽告訴我,小倪同學在家里作業速度不快,還得催著才做作業,這似乎跟我看到的在學校的小倪同學不太像,因為她總是默默地做著,不用我提醒。感覺到了她的不善言辭,而這一定與家庭有關,爸媽也是如此。倪媽說話聲音很溫柔,總是輕輕的,緩緩的,讓人聽著就會放松心情。
記得一年級時,小倪同學就是不肯來上學,每天早上總會抱著挺著大肚子的媽媽痛哭,非常不適應,上課不舉手,讓她回答問題,即使知道也會支支吾吾說不清。久而久之,同學們都覺得她乖巧,不犯事,好說話。但她的不表達,總是讓我有些不安。于是平時的活動中,只要她愿意參加,我總是會跟其他同學說:“哇,今天小倪同學都愿意參加,我們是不是要先給她機會。”而同學們也總是能非常大度地讓她先選擇。而她漸漸地也越來越會表現自己,也不懼怕上臺時看著同學們的眼光。一直學習成績穩定的她,這個學期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倪媽告訴我,小倪說她的同桌太能說話,影響了她。這確實是我忽視的,因為覺得她的乖巧不會受影響,本想著她是全班最不會受同學影響的孩子,結果呢?完全是一樣的。無論是誰,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當我們在集體中生活的時候,便一定要學會考慮“自己的言行,是否會影響他人。”在建議要多表達,多與老師溝通后,提醒媽媽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體情況,加強鍛煉。媽媽告訴我目前也沒有安排任何興趣班,我理解,提出建議多看看課外書,多參與一些社區小隊活動,多動動與其他小伙伴交流,以及注意多鼓勵她,樹立信心。
離開小倪家,我的心情是復雜的,還是很擔憂,深切感受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真的是巨大的。我們需要告訴孩子一種“自我保護”,以及鍛煉他們“自我保護”的能力。
? ? ? ? ? ? 一個有教育思想的媽媽
小沈同學,名副其實的班級學霸。成績從不是我擔心的,因為平時與沈爸沈媽溝通的很多,所以也沒有想過要去家訪。可是7月2日早上八點左右,沈媽發來微信,意思是:程老師,我們家也沒來過。能否來?我表示完全可以,提出由家長定時間,最好全家都在再來家訪。7月6日晚八點十五分,沈媽說明晚有時間。于是我們約定晚上七點來訪。
7日晚,送完兒子去寫書法,自己就出發了。小沈家倒是好找,就是得有人肉向導。剛進門,簡單樸素,不失家的味道。沈媽便說,小沈在廚房。我走近,正打算拍一張,他倒扭扭捏捏起來了,不讓拍,一來二去,還是被我“得逞”了。我剛說“家里好干凈,能參觀下小沈的房間嗎?”沈媽馬上說:“小沈,我帶老師進你的房間啦!”在得到同意后,進了小沈的房間,這明顯是這家的主臥,書房、衛生間、臥室都非常大,臥室靠門邊還放著一臺鋼琴。在另一角放著一張小書桌,上方貼著小沈同學暑假的學習安排,一看便知道是媽媽寫的,數一數有七樣,分別是奧數、英語、語文、寫作、羽毛球、毛筆字、鋼琴,還分別在金華、武義兩地,需要爸爸每天下午接送。這樣的投入都讓我汗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愿意付出的爸媽。總聽到許多爸媽說自己很忙,沒有時間管孩子,可是現代社會只要是工作的人,都是忙碌的,我想只要愿意,什么都是可以解決的。再看看這桌面上,都是學習輔導書籍,那還真是沒有小沈在學校的書桌整理,不過看得出也是經過了一番整理。我便順嘴一說:看來家里大掃除過了。小沈卻說:沒有。媽媽悄悄告訴我:他是恨不得把家里全刷一遍漆。看得出,這嘴里說無所謂的小沈同學,還是很看重我的。
對于沈媽的認真早有知曉,做事認真,對于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喜歡與這樣理性且客觀的媽媽溝通,你總會在她的身上感悟到很多,比如如何面對自己的工作與家庭,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在學校,小沈是老師的小助手,做事認真能干,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秀,總是名列前茅,除了有點小拖拉、小脾氣,其他可以說是完美。不過也正因為他的完美主義,讓他會有些小忐忑,媽媽說他對于語文的學習沒信心,主要因為寫作,覺得自己寫不好。我知道對于他來說,寫得流利通順不是問題,只不過不能寫細寫具體,寫的東西容易流于表面。這也是一般孩子的通病,更是男孩子的通病。這就需要家長的適時引導,可以在寫作時提些角度上的建議,讓其開闊思維。我想一個成績優異的孩子,更需要擔心的是心理狀態與其他外顯及內在因素,如與人的交往,如活動的策劃能力。我從不知道,他會對于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東西有主觀上的排斥心理,我總以為他在學習上一定是沒有問題的。其實每個孩子,不,應該說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對于自己不習慣的事物會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孩子還會迫于壓力去勉強學習,而大人呢,對于自己不喜歡的碰都不愿意碰了吧!我倒認為是非常正常的。我們不需要去奢望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其實時間和經歷會告訴他,適當的隱藏。特別喜歡與沈爸沈媽交流,因為理解與支持,更因為那份感同身受與真誠。不過也確實感受到了,在這個家庭中媽媽對于孩子教育的投入遠遠超過了爸爸。作為優秀爸爸還需努力!
或許中國的家庭就是如此,教育這件事,似乎就是媽媽該做的事兒,爸爸帶孩子總能花樣百出,抱怨不斷。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的角色是媽媽替代不了的,看看手中這里男孩子們,一個個缺乏陽剛之氣,大多都是媽媽帶多了。
走進每一家都會感受不一樣的教育情懷,每個家長都是教育的參與者,都有著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法,而我,更多的是了解與配合。我更喜歡說:老師是配合家長在教育孩子,在充分了解和尊重下達成共識才是最佳。
結束家訪,外面下著大雨,開燈,絲絲涼意,心里暖暖的。因為知道我外面家訪,總有幾位熱心的媽媽們會提醒著“下大雨了”、“路上小心”、“早點回家”……我總相信,找到“志同道合”的家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兒,而我恰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