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知契訶夫是在小學語文《裝在套子里的人》的課文里,那時幼小的我們只是懵懂地知道契訶夫是俄國作家、《變色龍》作者 ,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和俄國19世紀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殊不知,契訶夫的寫作只是他的兼職,他的本職工作是職業醫師。他白天游走在形形色色地病人之間,晚上搖身一變,沉淪在他筆觸下的跌宕起伏的小說人物中。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契訶夫曾經以一種最迷人的方式描述了自己的“雙重生活”:當我意識到自己擁有兩種職業而非一種,就感到充實而滿足。醫學是我的合法妻子,文學是我可愛的情人。當我厭倦其中一個時,就與另一位共度良宵。這似乎有些混亂,卻不會令人感到沉悶。而且,她們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會因為我的不忠而受到傷害。
? 在1860年契訶夫出生于一個小商人家庭,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經營過一個雜貨鋪,1876年破產后給人當伙計。 少年生活的窮困拮據讓契訶夫有著比同齡人的成熟與擔當,他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梅花香自苦寒來,1879年,勤奮的契訶夫憑助學金考上莫斯科大學攻讀醫學。1884年契訶夫畢業后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有了與廣大普通老百姓零距離、面對面接觸的機會,此間,他看透了人間萬象,參透了世間炎涼,積累了大量的文學創作素材。于是,他萌發了用樸素的文字揭示生活本質,記錄社會現象的想法,開始文學創作的斜杠生涯。醫生職業對契訶夫的文學創作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醫生這一職業身份除了直接為契訶夫提供了大量的文學創作素材之外,還熏陶出他的縝密與冷靜的性格,影響了他冷靜客觀、語調平靜的敘事風格,讓他跳脫出文藝青年敏感纖細的精神痼疾,并且堅持帶著科學眼光探索社會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誠如曹文軒在《櫻桃園的凋零》中說得那樣:“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契訶夫的醫生,才會有這樣一個叫契訶夫的作家。”醫生職業不僅沒有妨礙他醉心與文學藝術,反而成就了作家契訶夫。
從契訶夫醫師和兼職作家的雙重職業中,或許能給陷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兩難境地的現代年輕人點亮一盞前行的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就如全職圖書管理員和兼職詩人的英國詩人菲利普.拉金所述:任何非職業藝術家必定對自己的工作感到矛盾,如果一個人需要錢,當個職業藝術家就成了逃避普通工作的有效借口。我不這么想,有人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喜歡普通的工作。我就是因為這個理由而盡心盡力工作的.....對待普通工作,最好的態度就是徹底精神分裂——用一種人格去逃避另一種人格。
斜杠青年之風的盛行也迎合了這種精神分裂的人格,不甘于平凡的上進青年們,不如讓我們立足當下,做好本職工作,在滿足低層次需求的基礎上,拼勁全力去發現自己的天賦,打破早九晚五的常規生活,Get多項技能,引爆無限潛能,用持續精確的嘗試,撬動無限大的可能,開啟無邊界的人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