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間層?中間層就是在構建場景時選定的特定維度,這個維度必須要足夠好,才能成為濾網——過濾掉不需要的,而讓所有目標用戶和目標用戶需要的內容,都在中間層匯集。
換句話說,每一個網站都是一個中間層,通過這個網站的內容去篩選用戶,或者通過用戶篩選內容,最終就是成為一個最好的中間層,將整個場景覆蓋。
我為什么要創造一個“中間層”的概念?因為我覺得單純的場景無助于創業者找到方向。創業本質上說,是一門手藝,是一門技術。它的實際操作和可用性是非常強的。如果僅僅限于場景,可能無助于解決問題。
比如說,你覺得創業服務有很多痛點,你想要去解決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的某些問題。這個時候,你需要在創業者一系列的場景中,發現或者構建一個中間層。
“易后臺”選擇了為初創企業記賬作為切入點。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中間層。因為每個創業者都需要財務,而創業者往往沒有錢搭建自己的財務體系。易后臺選擇免費幫助創業者記賬,然后尋求增值服務,這對于每個創業者都是有吸引力的。
從易后臺本身來看,記賬是比較標準化的服務。而且可以切入到所有的創業者體系中。這就是一個還不錯的中間層。
換個方式,如果易后臺選擇已經融到A輪或B輪企業切入,那么相信沒有任何企業會同意把自己的賬公開給其他企業。
再比如說,一個私人秘書的創業項目,在硅谷已經很火,我們現在也想要做。那么僅僅說我們可以幫助用戶做什么是不夠的。你必須要幫助用戶想清楚,到底是在場景中的哪個環節,可以成為大家通用的“中間層”?
訂餐、買票當然也屬于“秘書”服務,但是這樣的服務我為什么要多經手一道環節?這看起來是一個中間層,但完全不需要“私人秘書”。
寫情書、買結婚周年禮物,這必須要用戶自己決策,顯然也不能成為中間層。
所以,要成為中間層,必須是經過你的私人秘書服務,讓大家感覺更便利、更有價值才成。那么我們可以選擇“請吃飯”這樣的服務作為我們中間層:去哪兒吃飯,這事比較高頻,而且具有一定的決策度。每個人每天中午都可能去吃商務餐,或者要在某個地方訂餐。這需要決策,而且會比較花費功夫。大家完全可以把這個丟給吃貨,讓他們告訴你某個地方應該吃什么。這事一個非常高頻的事,作為一個切口是不錯的。
當然,還有一個比較重的辦法,就是創建自己的中間層。
比如,蘋果就與各大音樂廠商談判,最終把所有的音樂都拿到蘋果平臺統一售賣,原本不存在這樣一個統一銷售的中間層,但是蘋果的創建使得所有的音樂有了一個統一銷售平臺。
再比如阿里巴巴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商品銷售的網絡平臺。人們原本并不需要去阿里巴巴的淘寶和天貓才能銷售,但是到了這里,找到客戶更容易、推廣自己更容易、完成收款更容易……阿里巴巴額外創建的中間層,解決了電商銷售時遇到的大多數問題,因此阿里巴巴成功了。
每個創業企業成功,一定是占據了某個非常小的切口,進而占據了某個場景。而要占據這個場景,就必須要構建一個中間層,能夠把所有的交易成員都黏合在這里,并且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或是信息服務,或者增值服務)。如果你已經有了這樣的中間層,并且確信會給所有交易方都提供福利,那么幾乎可以提前恭喜你成功。
此前,我見過一個創業者,他為了確保自己能夠獲利,強制用戶以及其他參與方必須通過他的APP來完成所有功能預定,每一單、每一個動作。這或許可以幫助構建中間層,但更多的可能是:
用戶和供應商都不買單,最后整個中間層搭建失敗。
占領用戶場景,把這句話變成一個事實,需要不斷持續的努力,直到“結網”成功。
?本文作者趙博思,版權歸指尖兒(zhijianer.me)所有,轉載請注明作者、來源及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