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觀后

這段時間對在熒幕上出現的情節很有防備,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都是“出來賣的”,它們的情節設計、包裝、表演都指向于一點——讓你掏錢。再者,文藝作品里的故事自然是虛構的,對現實世界有一毛錢的意義嗎?知道了這兩點后,我開始對大部分的“雞湯”脫敏。所以再有人和我講道理時拿《當幸福來敲門》里的主角舉例子時,我要么會直接指出他的中二病,要么,只能發個扣鼻屎的表情。

現在發現,我只是對劣質的虛構作品免疫,而遇到了高段位的作品,依舊能被情節觸動得不行。《驢得水》便是之一。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電影扎扎實實地做到了。尊嚴、理想、自由、氣節、歡樂,電影把這些閃著光芒的東西一樣樣砸碎在觀眾面前,簡直像一把把利刃扎在你的肋骨上。耿直正義感爆棚的鐵男變成了低三下四的磕頭蟲,美麗自由單純的一曼變成了癡癡傻傻的瘋子,佳佳心愛的驢被殺……但一切似乎又都回到原點,人們以為一切太平時,門外又傳來了一曼的槍聲。太狠了,導演太狠了。在給觀眾添堵這件事上,導演已經爐火純青。

說幾個動人的點。

張一曼演得太好了啊!在魁山說我要娶你時,她的反應太真實,太自然了,哭笑不得地嘟噥著嘴說:“嘖,哎呀……這可怎么辦呢……”。以及,她在銅匠面前扇自己耳光的場景。當時這一幕整個電影院鴉雀無聲,死一般的沉默。只聽見熒幕上傳來“啪”、“啪”、“啪”……心疼又無奈的感覺像是攫住了每一位觀眾的喉嚨。

還有佳佳的單純善良,話說在花絮里看過鐵男和佳佳在操場上初吻的場景,可惜在正式版本里被刪除了……佳佳是劇中唯一一個從頭到尾都完好的形象,在全劇中多次說出了很多經典的臺詞,比如“如果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了,那么未來只會更糟”。

影片的最后是一箱子散落的彩色彈球在山坡上跳躍,那是鐵男對佳佳含蓄朦朧的愛意,也算是給這個悲劇以增添一絲美好的味道,讓人心頭一暖。

最后說說對影片的一些思考。

回到開頭說的話題,我對刻意要傳達給我的觀點有些警惕,總覺得被影片的情緒裹挾著走有些不甘心。在文藝的傷懷之后,我想多說些東西。

為了激化矛盾,電影中人物性格有多次戲劇化的突變,美好的人物性格黑化,這是最令人心痛的地方——鐵男對著佳佳咆哮道:“他們有槍,我有什么辦法!我們根本斗不過他們。我現在是先獲得他們的信任,打入敵人內部,等到掌權了,我再想辦法。”這是對現實中的人們有力地嘲諷!

面對權力的壓制,理想主義該何去何從呢?當真的有一把槍指著你的時候,你的底線能退讓到什么地步?

每到這時候,我都會想起羅永浩,想起他說的要做一個堅強的理想主義者。萬幸的是,感謝我們的這個朝著公平、健康、包容前進的時代,我們已經很少有被槍指著、被權力要挾著的危險了,我們底線的退讓遠沒到挑戰人性的地步。然而在這樣一個沒有大是大非的環境下,對理想主義的堅持似乎更難一些。

百度的“魏則西事件”便是一例,沒有法律上的是非,只有道德上的判斷。“血友病貼吧”的掌控權到底能不能出售?這個問題一定在百度內部被提出、被討論。可惜最終事件朝著讓人失望的方向發展開去。

一個堅強的理想主義者,不敢說是否像鐵男初期那樣鐵骨錚錚,但在遭遇不可抗力的變故后,一定不會是和鐵男那樣放棄尊嚴的唯命是從。他至少在心理上不會完全臣服,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在哪,然后默默擦亮手中的武器,準備下一次的戰斗。

同樣,一份堅定真摯的愛情,不敢說是否像魁山初期那樣熾烈,但在對方表示拒絕或有變節后,一定不會是和魁山那樣瘋狂地報復。一定不會。它更應該是像鐵男悄悄送給佳佳的那箱彩球,在分開之后,依舊自然、絢麗地躍動在無人的山坡。

劇照很美,可惜沒在影片中出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