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己錄-讀句 尼采(下)

圖片來自網絡

屬于你自己的人生之路已經在眼前展開,只需邁開步子,完全不必在效仿他人這件事上浪費時間。

自問:每天自省過要成為怎樣的人嗎?你的自我系統足夠穩定嗎?

生活是一面鏡子,我們努力追求的第一件事,就是從中辨認出自己。

自問:避免讓自己進入到一種模糊自我辨認的境地。

生命就是權力意志。

自問:自我賦予權利意志,是自己尊重。

在吃得最津津有味時,必須停止進食:想要被人愛得長久的人都知道這點。

自問:不被欲望與本能驅使的自我控制,才是高級的自我意識。

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自問:區分成熟與世故的人,采用合適的交往模式。

最高貴的美,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做暴烈的進攻,而是漸漸滲透,把人不知不覺帶走,使人們的心靈包含期許。

自問:對美的認知上的提升要用到自己的創造上。

人生是彩虹之路,是走的高于自己的路。

自問:能辨別什么是高于自己的路嗎?

無須時刻都很敏感。尤其與人交往時,即便看透對方的行為和動機,也要假裝遲鈍。

而且,盡可能從善意的觀點解讀對方的意思。

還要懂得重視對方,但絕不能讓對方察覺你很在乎他。總之,表現出一副比他還遲鈍的樣子就對了。

這些都是社交的訣竅,也是對別人的一種體恤。

自問:學會這種智慧的社交策略。

成功沒有偶然。

即便有些勝利者謙虛地說,自己的成功是偶然的緣故。

自問:找偶然背后的必然因素。

意志軟弱者無權自由,不能命令自己和服從自己的人應當受令于人和服從別人。

自問:真正的自由一定源于自律。

如果我們選擇意識,所有的無意識與黑暗就能夠消失。生活在黑暗的山谷是我們的選擇。如果我們決定活在陽光普照的山峰,也沒有人能夠阻止我們,因為那也是我們的潛能。

自問:活在陽光普照的山峰你還需要做足什么準備?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再多的“速食朋友”也不能緩解你內心的孤獨,所以你要努力讓你自己愛上自己才行。

自問:真心實意的愛自己,開采自己,才有能力與愛給予別人。

某天,你會突然邂逅高大的自己。不是平日里的自己,而是更清澈、更高級的自己。在那一瞬間,你會如受到恩寵一般察覺到高大自我的存在。請珍視那個瞬間。

自問:你有那個瞬間嗎?你挖掘到那個瞬間了嗎?你記錄過那個瞬間產生的路徑嗎?

“這兒自由眺望,精神無比昂揚”。可是還有一種與此相反的人,這種人也處于一定的高度之上,也展現了自己的前景。可卻兩眼往下看。

這種變得完滿的需要就是——藝術。在藝術中,人把自己當作完滿來享受。

自問:無論物質與精神,我們都需要站在高處的昂揚。

所謂的自制,就是要與心中的欲望爭斗,控制自我,做自己行為的主人。

自問:你的言行做到一致了嗎?你的行為完全可以自控嗎?

約定的重點是言語之后的信任。

自問:在人際交往中,你給予對方充分的信任了嗎?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標。

自問:如果生活與工作中美好的事物占據了大部分時間,那就更加要引導它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同情是屬于輕浮女人的美德。

自問:放棄同情,與同類同行。

有的人獨處著,這并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自問:獨處是對自己最大的愛。

肉體十分理性地凈化它自己——它想用知識來提升自己。悟道者將他的一切本能都予以神圣化,而超越者其內心則充滿喜悅。

自問:如果超越的喜悅變成一種常態,那么就應該提高超越的難度。

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自問:尊重時間,既是尊重自己。

只是為了不被打擾、不被人們妨礙、不分心,他們才進入山里——進入單獨。以我的觀點來看,那不是反對生命——他們只是在找一個不會分心的安靜空間,然后他們就可以找到最偉大的高潮經驗。

自問:還有比高峰體驗更能體現生命意義的事嗎?

大地仍為偉大的靈魂而開放著,還有許多地方可供隱士們獨自或結伴潛居修行,那里洋溢著寧靜之海的氣息。

自問:愚昧,激情,寧靜,你所有的時間,在哪個維度里停留得最長?

趨向終點的人會慶幸自己即將成為一個走完全程者。

自問:慶幸的心態面對死亡,前提應該是毫無遺憾。

我鐘愛那些懂得享受過程的人……

我鐘愛那些對知識充滿渴望的人……

我鐘愛那些珍視自己道德的人……

我鐘愛那些將自己的精神無私奉獻并轉化為道德的人……

我鐘愛將道德和志趣、人生合為一體的人……

我鐘愛那些寡言、有行動力的人……

我鐘愛那些期盼未來又原諒過去的人……

我鐘愛有充盈心靈與萬物合一的人……

自問:你能成為一個擁有這些品質的人嗎?

看書時要小心,不要成為最糟糕的讀者。最糟糕的讀者,就好像不斷掠奪的士兵。他們隨意翻閱著書本,用竊賊的眼光掃視著書頁,尋找有無對自己有益的、能立刻用得上的東西。他們將能夠變成有用道具的東西偷出來,占為己有。接著,他們將自己偷來的東西(他們唯一能夠理解的東西)認作整本書的全部,大肆宣揚。這不僅導致書本完全變了味,還污蔑了整本書與作者。

自問:系統的吸收,系統的內化,系統的重構。

用藝術的眼光看知識,用生活的眼光看藝術。

自問:學習這種輕松的人生態度。

別小看上天賦予你的能力。相信自己,通過學習來不斷地完善自己。內心強大的人,才是真正有思想的人,才能真正無所畏懼。

自問:每天的自我完善才是最重要的事。

要跨越存在!就是這樣!極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唯有此種痛苦,才強迫人大徹大悟。……對抗痛苦的秘訣就是痛苦本身。

自問:身體之痛苦換來精神之暢快。

如果你出現了以下的狀況:想和盡可能多的人維持友誼,迫切地想和剛認識的人成為朋友,只剩一個人的時候就覺得不安心,這說明你正處于一種危險的狀態。

想想看,你的行為都是希望在他人的身上獲得更多的安全感,想要從別人的身上索要關于真正的自我的答案,這說明你內心深處的孤獨感和對自己的不信任歸根到底是因為你不愛自己,你不愿與自己為伍。交更多的朋友真的能夠緩解你的不安全感嗎?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再多的“速食朋友”也不可能緩解你內心的孤獨,所以你要努力讓你自己愛上自己才行。

這件事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埋頭在自己熱愛的某件事之中,依靠個人的力量全力打拼,向自己的目標前進,這樣心臟才會成為你全身最強健的肌肉。

自問:你找到這件讓心臟強健的熱愛之事了嗎?你每天都有在往目標推進嗎?你知道如何控制自我能量的內耗嗎?

生活是我們的靈丹妙藥。---如果我們像思想家那樣,每天處在川流不息的思想和情感的洪流中,甚至在夜夢中也被它們推動著,那么,我們就會渴望投入生活,以便得到寧靜和休息,而其他人正好相反,希望離開生活進入沉思,以便得到休息。

自問:全身心投入思考,再全身心投入生活。

由于我的內在狀態異常繁多,就具有風格的多種可能性。

自問:你充分并有效的利用了多種可能性嗎?

做事難在真正開始做的動作,不去做,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

自問:目標導向的執行。

在無知的基礎之上,知識才得以建立起來,求知的意志建立在更加強大得多的意志之上,這個意志就是求無知、求不確定、求不真實的意志!不把后者看作前者的對立物,而是看作對前者的提煉!

自問:求無知,求不確定,求不真實是求知意志的驅動力。

看似對于周圍事情都興致勃勃是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但這反而可能讓你成為一無是處的人。還有一些人關注各種事物的動機就是為了填補自己的空虛。

自問:做精要主義者,保持對目標的興致勃勃。

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愛,又怎會去愛別人。

哪怕只愛自己一點點也比沒有好,所以要堅定地自愛。

自問: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堅定的愛自己嗎?不斷的對自我潛能的開發。

如果人生是場喜劇,那便恣意瀟灑地演這部喜劇,不要埋沒了喜劇的璀璨與輝煌;倘若人生是場悲劇,也要有聲有色地參演這部悲劇不可失去了悲劇的壯麗與快慰,如酒神的浪漫恣意。

自問:如果人生注定是悲喜交加一幕劇,我也希望我是光芒四射的主角,以笑謝幕。

他不相信“壞運”,也不相信“罪惡”,他能了解自己和別人;他知道怎樣去忘卻----他堅強得足以使任何東西都變為對他有利的東西。

自問:你有辦法讓環境與人都以你為中心嗎?你體驗過心想事成的愿力嗎?

我們總覺得歷史這東西遙不可及,和自己牽扯不上關系,甚至覺得歷史只存在于圖書館里成排的舊書中。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真實確切的歷史,那就是每天的歷史,今天自己做了哪些事,又是什么樣的情況,這些都會成為歷史的一頁。

無論你是什么也不做,懶散的度過一天,還是勇于挑戰,花心思做了些什么,每一種態度都是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自問:你的歷史值得被后人翻閱嗎?

頹廢易于削弱人們的欲望、快感、痛感、權力意志、追求自豪感的意志、占有欲與貪欲。頹廢變成謙卑,成為信仰,它使人們對一切自然的事物感到厭惡與羞恥,它否定生命……

自問:警覺頹廢的狀態及導致頹廢的誘因。

世界上,只有強者才應該具有同情心,因為只有強者的同情心才有價值。

自問:給予,是強大者同情心的價值體現。

如果你不介意平庸,只想安逸度日,那么,混跡在人群中,時時保持人云亦云,最終大家都不記得你,你也會慢慢忘記自己的存在了。

自問:在思考時,保持一個人。

現在以自己的方式活著,乃至接下來的每一個瞬間都依照這個方式,就算是永遠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也心甘情愿。

自問:為自我而活。為自我營造的一切而活。

為了更好地活著,為了不侮蔑自己,決不可舍棄理想與夢想。

自問:你的理想與夢想,值得被銘記嗎?

懷揣樂觀面對一切,

這是人生最偉大的事。

自問:你能鑒別出真正有益身心的樂觀嗎?

如果你將最高的目的灌注于熱情的深處,它們便會變成你的美德和歡樂。

自問:你每天都在做最高目標的灌注嗎?

愛不僅僅是感覺,愛的本質是行為。

自問:對最親近的人,你有傾注你的時間與精力嗎?你有行動嗎?

在藝術家身上,常有一種猜忌或驕矜,一旦遇到異己的因素,就立刻鋒芒畢露,不由自主地從學習狀態進入防御狀態。

自問:你懂得跳出這種防御狀態嗎?你能開放性的學習嗎?

最動人的美不做暴烈的醉人的進攻。

自問:最動人的美,是吸引欣賞者成為美的一部分。

你會把你的目標定在哪里呢?你會模仿別人的目標而定自己的目標嗎?或者將目標定在稍稍努力就能達到的位置?再或者是描繪一個充滿幻想的空洞目標?

無論是什么樣的目標,你都要把它定在只有超越自己之后才能實現的位置,盡管這樣的結果是和過往的人們的聯系越來越淡。

自問:你審視過自己的終極目標嗎?你選擇的是和目標一致的人同行嗎?

每一次選擇都意味著放棄,而每一次放棄都使我們意識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暫。

自問:你審視過自己放棄的動機是促使自己的目標實現嗎?

想要成為男人眼中的魅力女,一點都不難,只要保持神秘感就行了。

讓自己下次帶上面具,身姿猶如若隱若現的幽靈,塑造一種神秘的存在。

當男人們的欲望受到刺激,就會開始探究女人的真心,探究女人的軀體里究竟存在什么樣的靈魂。

這方法能讓眾多男人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演員因為職業的關系,讓他們隨時都像幽靈般存在,有著神秘的魅力。獨裁者與邪教教主則是將這方法發揮到極致,引發最惡劣的后果。

自問:你的生活中,還需要玩這樣的把戲嗎?

藝術作品的作用在于激發藝術創造狀態,激發醉境。

自問:你在藝術創作時,激發過自己的醉境嗎?

讓自己變得更加自由,能夠更加自如地看待事物,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質特長,這樣的想法都是正確有益的。

他們會自覺地限制自己的缺點,克制自己的欲望,因為這些會影響他們對待事物的自由度,所以為了自由自如,就會自然地舍棄那些憤怒的厭惡的感情。

這就是真正的自由的人能給人帶來瀟灑的印象的原因,因為他們已經拋去了多余的束縛。

自問:所有的負面能量,人和事物都是多余的束縛。它們都會妨礙你成為一個自由自如而瀟灑的人。

你若不了解自己,就無法將愛感知為愛。為了愛,為了被愛,首先就必須了解自己。連自己都無法了解的人,又如何了解得了對方呢。

自問:在自我了解的路上,你還有更多的方法嗎?

詞匯量越小,表現力就越貧乏,就不能充分表達出想法或感情。同時,語言的質與量也決定了自己的思想與內心。詞匯量少的人,思維與內心也很粗糙。

自問:系統的,有方法的提高自己的詞匯量,就是把思想與內心打磨得越來越精美。

決不可糊弄自己,自欺欺人。要對自己永遠誠實,了解自己究竟是什么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癖好,擁有怎樣的想法,做出怎樣的反應。

要對自己保持絕對的誠實,不要自欺欺人,對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喜歡什么,想要什么,會做出怎樣的反應要有清楚的了解。

自問:越是清楚精準的自我解析,越是能找到自我強大的正確路徑。

我也學會了等待,一心一意地等。我只等待自己,等自己學會了站立,行走,奔跑,跳躍,攀爬和舞蹈。

自問:你有自我成長的耐心嗎?你有成長路上的欣喜嗎?

每天重復的小習慣,會成為慢性病的源頭。

心理上的習慣也是一樣,會讓自己的靈魂更加健康或者產生疾病。

與其總是對周圍的人冷言冷語,不如讓大家都更高興些。

這樣治療的不僅是你的靈魂,對你周圍的人,心境也會更有利。

自問:保持微笑是一種樂觀的自我暗示。

保持好奇固然重要,它是引發你的潛能,激發你的能力的重要捻子,但是人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你體驗所有的一切。腳踏實地地工作,看清楚自己要前進的方向并且不懈地鉆研才能讓你成為賢明又充實的人。

自問:目標明確之后的首要任務就是行動。

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不打算為自己的夢想負責,那你將永遠無法實現它們。

自問:為夢想負責不是就是為人生負責嗎?

絕對不能用患病的、意識不清的愛來愛你自己,一個人首先要學會愛自己,以健康和正常的愛來愛自己。這樣一個人才能與自己安然相處,而不是在外飄蕩。

自問:能梳理出什么是健康而正常的愛嗎?

在事物的觸發下,從自身汲取了相應的東西。因此,你不必費心去尋找內涵豐富的事物,而是要充實你自己。這才是提高自己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令人生過得更加充實的秘訣。

自問:內化的過程就是充實。

為了避免枯燥無味,人類要么超強工作,要么發明游戲。

自問:你處于超強工作之中嗎?

客氣,不讓任何人難受也不給別人添麻煩。從表面上看來,這類人能為周圍人著想,擁有公正的品性。 但是這種行為也很可能是出于膽怯。

自問:你有膽怯的人或事物嗎?

我們每個人都被各種各樣的事物包裝著。不對,應該說我們都認為自己擁有許多的事物,而且都認為這就是原本的自己,其實是我們很難將這些事物與真正的自我分割開來。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想象一下,倘若這些東西都被拿走后的情景。比如金錢、家庭、土地、依靠、朋友、頭銜、工作、名譽、年齡、健康等,如果這一切都不存在。

那樣的話,剩下的又會是什么?剩下的是誰都無法拿走的真正的“我們自己”。比如我們的感性、能力、意志、愿望等,還有許多。

感覺怎樣?雖然外在的事物都被拿走了,反而讓我們感覺比之前更豐富了吧。其實這些才是我們今后應該精心耕耘的肥沃土地。

你梳理出應該精心耕耘的肥沃土地了嗎?

一個人的特征是決定成為哪種事物的基礎。相反地在哲學家身上,則絕對沒有不帶人格的東西;尤其是他的道德觀,確鑿無疑地證明了他是誰——也就是說,證明了他本性中最深層的各種沖動是以何種順序排列的。

自問:你對本性中最深層的各種沖動的排序,就決定了你的特征。

世間凡是好的事物,都是勸導人們生存的事物,它激發著人們對生的渴望。

自問:你的生活中,都是被好的事物所填滿的嗎?

人總是在不斷地學習進步,然后朝一個個新的人生階段邁進。

自問:學習和邁進,人生必由之路。

我們其實可以選擇任何一種情緒,事情本身無所謂好壞。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情緒,快樂或者不快樂。

自問:我們應該做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

總是把自己值得信賴這樣的口號掛在嘴上的人反而失去更多的信賴,因為這樣的人通常是對自己過度信任的自戀狂,以為自己值得全部人信任。但清醒的人都知道信賴這種東西是多么不堪一擊。

閉上你喋喋不休的嘴,去行動吧,這才是你贏得信賴的捷徑。

自問:行動和行動達成目標的結果,才是值得信賴的標簽。

這也是人們愿意去開始學習一門學問的原因,然而真正掌握一門學問的過程必然是枯燥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克服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自問:終身保持這種對學習的沖動與熱情。

而當我看見我的惡魔時,我發現他認真、徹底、深刻而又肅穆,它是重力的精神——萬物通過它而落下。

自問:你的惡魔又是什么?他在如何加速的摧毀你?

自我表現欲是人類的共性,就是希望自己成為眾人的焦點,全世界都是觀眾,這種特點在舞會或者派對上尤其突出。

自問:反省你的表現欲,不要被他操控。

對手其實也可以成為你向前的永恒力量。

自問:知道自己向前永恒的動力是什么嗎?

與杰出之人交談、讀書、學習能提高語言的質與量,還能令自己的思維與內心自然而然地充實起來。

自問:尋找你周圍杰出之人。

不蛻皮的蛇只能等死。

人也一樣,總是抓著舊皮囊不肯更新的人,是從內部開始腐敗,停止生長,然后死亡。

只有思想不斷更新換代才能脫胎換骨地繼續成長。

自問:蛻皮重生再蛻皮再重生。

養成明智思考的習慣,臉上就會漸漸充滿智慧的光輝。不僅是表情,連身體的外觀都會變得充滿智慧。在他人眼中,你的動作與姿勢都會變得特別敏銳。

自問:保持身體的敏捷以及思維的敏銳。

每個人都有專屬的特質。成功的人往往是了解自己的特質并加以利用,然而另一部分人卻從未知曉自己的優勢所在。

自問:你足夠了解自己的特質嗎?

你想說服更多人,影響更多人,斷言是個好辦法。 費盡口舌地論述自己觀點的正當性通常收效甚微,還有可能讓人心生疑竇。這是個我一般人不常告訴的說服人的訣竅——斷言。

自問:斷言就是目標管理,以行動證明的斷言,都是給自己的強大增加籌碼。

大地和生命對人是沉重的,想變得輕如飛鳥,你首先要愛你自己。

自問:確鑿的分辨每一件事都是在愛自己,自然會身心輕盈。

在你重新開始的那一瞬間,乃至接下來的日子里,你都能充分體會到活著的充實與生命的美好。

自問:每一個決定的開始,都是讓人欣喜的。

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并將知識提高到教養與智慧高度的人,不會感到無趣。因為他們對所有事情的興趣,都是一天比一天更強烈。即便他們所見所聞與他人相同,他們也能從普通的事情中輕而易舉地發現教訓與提示,并發現填補思維空隙的東西。

自問:哪些事情是用來升級?哪些事情是用來填補空虛?

成功的人看起來怎么都好,運氣好,能力強,什么事都比別人精明,那是因為他們善于把自己與常人無異的缺點和弱點都隱藏起來,變成長處的一種。這樣的前提使他們了解自己的弱點和缺點,并將其回避和隱藏起來,這就是他們的不同之處。

自問:你對自己的優缺點進行過優化管理嗎?

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有些人喜歡緩慢的,有些人喜歡快節奏的,還有些人更喜歡一些危險的,他們認為這樣才更有勇氣來增強個人的力量,這是要根據個人的性情決定的。

自問: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符合你的性情嗎?

知識變成了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又進一步變成一種逐漸增強的力量,最終,知識同那些永恒的根本性錯誤相互糾結,相互沖突,二者都是生命,也都是力量,二者在同一個人身上共存。

自問:你知道自己永恒的根本性的錯誤是什么嗎?

信念就是相信在某一個知識點上占有絕對真理。

自問:什么是絕對真理?

固執,一直隱藏著幾個原因。例如,他們認為自己的見解與眾不同,或是他們認為想到好主意花了大量時間和多日勞苦,想要獲得回報,抑或是他們認為自己見解高深,值得驕傲。

許多人能直覺地感到自以為是以上幾個原因造成的,所以反射性地產生厭惡。

自問:你的固執與自以為是讓別人感覺到厭惡了嗎?你如何修正自己?

手藝的嚴肅。——且不說天才、天生的才能吧!有許多天賦有限的人值得一提,他們靠某些素質贏得了偉大,變成了人們所說的"天才",關于這些素質的缺乏,大家心中有數卻又諱莫如深。他們全都具有那種能干匠人的嚴肅精神,這種匠人先學習完美地建造局部,然后才敢動手建造巨大的整體;他們舍得為此花時間,因為他們對于精雕細刻的興趣要比對于輝煌整體效果的興趣更濃。例如,做一個出色小說家的方子是很容易開出的,但要實行就必須具備某些素質,當一個人說"我沒有足夠的才能"時,他往往忽略了這些素質。

自問:你可以通過能干匠人的嚴肅精神達成目標嗎?

我們對待自己的生活需求應該更加真摯,因為它們是人生支撐的基石,對待這些基本生活的時候應該更加地敏感知性,多去思考、后省才能改良。

自問:每一天都需要真摯,敏感,知性,思考與反省自己的生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