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gela
上篇說過,游輪旅行,舒適 (不用走路不用開車不用趕飛機)、省錢(相比其它旅游方式,性價比高)、省心 (不用做飯洗碗不用收拾房間不用計劃行程),主要內容就是: 吃~~睡~~玩~~
適合懶人度假,也尤其適合帶孩子或者老人的家庭。
船上的花樣玩樂
游輪度假,島上玩是看景、玩水和買買逛逛,但船上玩的花樣不同,且更為豐富。
除了游泳池和Water Slide可以隨時玩水,賭博機隨時賭博,還有針對大小人群特別設置的各種消遣項目。
大人們白天可以跳排舞、跑步、健身、做SPA(收費)、打乒乓球,當然還有甲板上曬太陽。
或者也可以大小同樂,玩幾圈MINI高爾夫,打打籃球神馬的。
晚上可以看秀、喝酒,有幾個晚上還有不同主題的Dress-up Party。
關于主題趴,上船之前我們大約知道有Formal Night(禮服之夜),全家都準備了稍微正式的衣服,算不上標準,勉強應付。
但相比之下,很多西人卻是費了心思打扮的。
船上常碰到的一對悉尼過去的老夫妻,大約70多歲的年紀,跟我們住同一層。他們是游輪熟客,各大游輪線路都走過。
倆人很友善,很喜歡跟娃玩,每次碰到都寒暄幾句。
平日里老兩口裝束休閑隨意,典型的Aussie style:T恤短褲搭配夾腳拖鞋。
但第一晚Formal Night在電梯口見到他們時,那畫面,簡直了,差點不敢相認。
老紳士(這時必須得用紳士二字形容那時他的裝束了)完全是按照Black Tie的Dress Code場合來穿的,一套標準Tuxedo(禮服西裝),漿洗白襯衫,黑色領結和馬甲,尖頭帶跟皮鞋,頭發梳得一絲不茍。
走路仿佛也挺拔了許多,器宇軒昂的氣質立刻將我帶入《唐頓莊園》的情境中(這里可自行腦補一下《唐頓》里老爺的形象),有種不可思議的穿越感。
而他身旁手挽手的淑女呢,橘紅色長裙曳地,發髻高盤,唇紅齒白(也請自行腦補一下《唐頓》里夫人的形象吧),那一時刻,她臉上的歲月痕跡,似乎轉眼間就變淡了許多,甚至消逝不見了。
淑女挽著紳士的手款款而來,款款而去,只留下我心中一萬個“為什么我們當初不再捯飭捯飭才出來”的無聲吶喊
······
我想,這也許就是不同的人生態度吧。
西人一向奉行:Work Hard, Play Hard。工作時認真工作,而玩樂時,也得敞開心扉,盡情享受。
既然是來玩的,就玩得認真些吧!
不由得暗下決心,下次再來玩的話,一定提前做足功課。
該帶的都得帶,無論是行李,還是心態,一樣都不能少哦!
小孩子的玩樂呢,2歲以上白天晚上都可以去kids club,里面有人照看著畫畫、做手工、看電影,晚上也一直開到9、10點。而靠岸上島的日子里,孩子們也可以丟在這里,大人島上玩整天都沒關系,娃們呆在船上有的玩也有的吃。
總之,帶娃的家庭,爸爸媽媽們如果想偷懶一下,在游輪上,是絕對受到鼓勵的。
我家弟弟對kids club,白天都不感興趣,晚上就更是想也不用想啦,姐姐倒是樂意去,但我們也只是放她白天去了幾回,晚上就一家四口集體看看舞臺表演秀,然后回去洗洗睡了。
估計是典型的華人家庭思維吧。全家出游,一邊把娃丟在那里“不管不顧”,一邊夫妻倆去欣賞美景品嘗美酒,當媽的想想心里就內疚得慌,哪里還能玩得輕松呢?
哎~~這操心的命
這一點的心態上,似乎是跟西人他們沒法比啦。
表演秀,這里要特意說一說,這項活動深得我們全家喜愛。
整體來說,表演質量不錯,我幾乎每一場都挺喜歡。
先生比較挑剔,因為他在Las Vegas出差時看過太陽馬戲團的大秀,就見怪不怪了。
但說實話,游輪的票價中能包含這等有誠意的演出,而且場場別出心裁,已經實屬不易了。
表演秀每晚主題都不一樣,同一班底的8人組,各種cosplay各種場景設置,能演能跳能唱,總之很有娛樂性。
搞笑的是,下船那天,大家等在2樓舷艙提著行李排隊時,其中一個叫做Jimmy的演員小哥(其實不是小哥,是他們演員陣容中的主演一哥啦)穿著船員的衣服,在現場維持秩序,又當演員又當船員,真是身兼多職呢。
很多人都關心坐游輪暈不暈船的問題,現在,重點來啦!
暈船及海上救援事件
首先自我糾正一下哈,暈車暈船這個千年老問題,是不分種族、年齡、和性別噠,誰都可能會中招哦!
被唬住了不是?先穩住,接著往下看
上船之前,我一直認為應該只有我本人和我女兒才有可能暈船,因為我周圍認識的人中,似乎只有女字輩才會容易暈,像我家和我老公家,男人和男孩們似乎從來不懂暈車是咋回事兒。
但在游輪上,親眼所見后才發覺,我對此問題是深有偏見呀,其實暈這個問題,是男女老少皆可中招的。
這次滿打滿算10天9夜的游輪,準確算來,姐姐我暈了兩回。
第一回是Sea Day第一天的上午,剛起床就覺著晃的厲害,等吃完早餐,聽到船長開始廣播:
“各位乘客請注意~~各位請客請注意~~現在船有點顛簸,因為發生了一點特別情況!”
神馬特別情況呢?
原來那時游輪剛駛離澳洲海岸線幾十公里的區域,遇到一艘漂在海面的Yacht(游艇)出了故障。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yacht是來自Port Macquarie方向的。
游艇進水了,急需救援!
于是距離比較近的Carnival Spirit就義不容辭,需要伸出援手。
但游輪太大,不能太靠近,只能等海岸直升機的到來,于是就在附近轉啊轉·····轉啊轉······然后,就把我等給轉暈了。
等救援機終于來了,這時我已經吃了暈船藥睡過去了,醒過來時,已是午飯時分,只知道最后游艇上的兩位女士登上了我們的游輪,兩位男士留守游艇,繼續與船艙淹水做斗爭······
看到這里,您是不是已經“蠢蠢欲動”了?那啥···要不下次,咱們一起組個團開游艇,然后上演一番淹水需要救援的戲碼,就可以順利登上游輪了不是?
額~~這是個好主意~~如果這一切都是免費的話
第二次暈船是回程sea day第一天,這次沒有突發情況,沒有Drama,就是風浪太大、船顛簸的厲害。
Cecep說,他跑這條線路近2年來,是他經歷的顛簸中較大的一次。據他說通常這個季節都是比較平穩的,有時候冬季是會遭遇些風浪,但春夏一般比較少。
Anyway吧,柔弱如我,又一次暈了。
這一次,暈就暈吧,沒再吃藥,因為這種微微惡心的感覺也有好的方面——有利于減肥
游輪上吃東西實在太方便,再自律的人也難免多吃點,雖然我天天跑著步以期彌補一下罪惡感,但吃的效果還是明顯大于跑的效果,眼見體重見長,這時候的暈船,仿佛來的正是時候。
在暈船狀態下,我必須要少吃飯多喝水,就靠這種方式度過了最后兩天,竟然幾乎成功將體重控制在預期范圍內。
上面僅僅是我的個人體驗。其實每個人體質不同,對暈船的反應不同,我家四口人,爸爸和弟弟一直都沒感覺,我和女兒都是剛開始暈,有點惡心,不想活動,但后來慢慢適應了。
那兩天的顛簸中,偶爾可見同病相憐之人,有看起來健壯的大男人臉犯惡心狀,也有小孩子手里拿著嘔吐袋,但絕大多數都沒受到什么影響,還是該吃吃該玩玩,并無礙。
還有一個秘訣,可以跟擔心暈船的人分享,這可是從船員那里討到的專業經驗哦!
一般來說,船上是船頭晃得最厲害,船尾其次,中間較穩。整體來說,下面也比上面穩。所以,如果怕暈,定房間時,就盡量往中間偏下層定吧!
小費給不給?
最后說說給不給小費的問題吧。
首先,游輪上小費的問題是取決于游輪公司的,美國的游輪公司,如Caribbean,遵照美式慣例,一律收取至少10%的小費,據說是在登船后統一收費的。
而Carnival是法國游輪公司,不需要強制收小費,給不給完全靠乘客自己決定。我們因為對游輪的整體體驗很好,尤其對熱情周到的房間服務很滿意,就特別給了兩位housekeeper小費。
而同船認識的朋友一家,除了housekeepers,還特意為2樓他們的幾位餐桌服務員們,也包了紅包,考慮得相當周到。
我們樓層那位愛笑的Cecep跟我們說,他已經連續在游輪做很多年(游輪員工是連續工作8個月才可以休息2個月),如今兩個女兒都到了上學的年齡。
他的太太說,希望他能做完今年,就可以回家開個小雜貨鋪,從此一家人團聚了。
他的愿望,在我們看來也許不算很大,但對于他的家人,可能就是全部的希望之所在了吧。
我個人認為,小費完全是一種分享。
將自己的尊重和喜悅,以干脆直接的方式分享給別人,僅此而已。
多少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感恩的心,以及為下次旅程重續力量的好心情!
最后附上我這幾日嘔心瀝血,搜集到的國內出發游輪信息提示。
據了解,目前國內出發的游輪,主打日韓航線。游輪公司主要有以下4家,每個郵輪的特點不一樣,國內的朋友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需求選擇。
1.皇家加勒比
大型游輪,特色是娛樂和美食。
適合人群:玩咖、年輕人,以及家庭型游客。
2.公主游輪
中大型,滿載3000人左右。
適合人群:吃貨、小資情節、喜歡安靜和人少的游客,玩樂項目少,需要自己安排游樂。
3. 歌詩達游輪
最早進入中國市場,也是本土化工作做得最到位的。主打意大利風情,有環球航線,其中從天津出發46天往返南太平洋的航線是亮點。
適合人群:第一次體驗游輪者,或者國內登船體驗遠洋航線的“航海者”。
4. 天海游輪
由攜程和皇家加勒比合資創辦,船上的船員據說是皇家加勒比的團隊,服務質量不錯。
適合人群:美食愛好者、預算有限的游客。
經典航線如下:
皇家加勒比海洋水手號,上海出發-濟州-沖繩6日游,
皇家加勒比海洋水手號,上海出發-韓國濟州-釜山6日游,
海洋贊禮號,天津出發-韓國釜山-日本長崎6日游,
天海新世紀號,廈門出發-上海-日本長崎-韓國濟州島5日游,
大西洋號,天津出發-韓國濟州-日本福岡6日游,
歌詩達大西洋號,天津出發,南太平洋島國、及日韓46日游。
最后,無論你身在國內,還是海外,看完我的分享,是不是已經“身未動?? 已遠”?
游輪也好,其它度假形式也罷,趁著五一假期,趕緊行動起來,來一場所走就走的旅行吧!
我們全家,明天要去悉尼的遠郊Southern Highlands去賞秋兩天。
期待回來后,能夠奉上不一樣的“悉尼的秋天”。
Angela原創文章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