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活動,讓我想起童年的很多細節。我屬于記事比較早的那種,能記到幾歲我也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大體可以追溯到4、5歲的樣子。
我是1981年上的小學一年級,大約是1980年家里開始蓋新房子。因為上一年級時,已經搬到新房子里住了,但是新房子是年前先把地基打好的,過了冬天,到81年的春天才完全蓋好的。
在這之前,我們是住在老房子里的,老房子里發生的很多事情,我還記得很清晰。
老房子是沒有一個門樓的,也沒有正兒八整的門,就是一個用條子編成的一個平面,一邊是固定的,繞著固定的一邊轉動,就算是開門關門了。老房子一共是四間,西邊是我和父母的臥室,也就是土炕。中間是灶臺,東邊是爺爺和奶奶的臥室。最東邊是相當于儲物間了,主要是糧食之類的。當時沒有電燈,儲物間里面總是暗暗的,我基本上不敢一個人過去,只有當奶奶去拿東西的時候,我會跟著她進去。老房子后來因為要蓋新房子,賣給同村的人家了。現在房子還在,只是圍墻大部分已經坍塌了,可是那土塊、那墻磚都是我童年的見證人。
在我的印象中還留有一個人形的小玩具,粉紅色的小女孩,塑料做成的。現在想想那應該是放糖的容器,當時好像是姑姑從大連帶回來的,或者是到村里代銷點給我買的。對糖已經沒有任何的印象了,但是那個玩具盒子卻永遠留在我的腦海里。
我還記得一個場景,好像是堂姐回來,給我和妹妹一人一塊手帕,手帕在當時也是很珍貴的東西。那天下午,我和妹妹把手帕系在玉米秸上,插在院子里的軟土上,就像小旗一樣隨風飄揚。當時快要下雨了,風比較大,手帕真得飄起來,記得我還冒雨跑出去,去整理“小旗”。當時的情景依然是歷歷在目,真得很開心。
我睡覺的時候是靠墻的,墻上都是貼的一些圖畫,都是關于農業生產的那種連環畫,每天都是看著這些畫入睡的,所以印象很深刻的,但是搬家之后再也沒有見到了,也曾到網上找過,但始終沒有找到。大概是類似下圖這種,但也不完全是,也許那種感覺只能在回憶中找到了。
還有一個場景我清晰的記得,那是一個晚上,應該是冬天,我躺在被窩里,媽媽好像正在繡花,我跟媽媽打賭,如果媽媽輸了,要給我買一樣東西,媽媽答應了。其實我當時是已經知道結果了,只是媽媽不知道,具體是什么事情已經不記得了。后來的結果當然是媽媽輸了,媽媽也在后來一次去買東西時,滿足了我的要求。可能正是一點點小小成就感,讓我能記到現在。
可能是我一個比較懷舊的人,老房子里的模樣總是若隱若現。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已經慢慢不再那么清晰了,有一些也隨著歲月被沖淡了,直到消失。
童年已不再,但童心應不泯,童年的記憶應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