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感覺我是一個嚴重拖延癥的人,什么事情都想放到最后一刻才去做。自從加入小灶群后,拖延癥已經(jīng)慢慢改變了。拖延癥已經(jīng)慢慢好很多了,但是還是存在。就拿這次寄快遞來說吧,要盡快取樣,然后要立刻寄回的。我甚至是在收到后一個多月才寄回,這時發(fā)現(xiàn)地址找不到了,又聯(lián)系客服找地址等等后續(xù)一系列問題。
可能現(xiàn)在人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多少都有拖延癥。小到有時候看微信,就想著一會再回,結(jié)果轉(zhuǎn)頭就忘了。就像改天再約就是never。有時候買車票,每次都到最后一天才去買。
10秒行動。
而有時候我們遲遲不肯開始一件事情的原因,是覺得這件事情太難,或者需要耗費費巨大的時間。而我們心里有恐懼,擔心自己沒那么多時間。所以就不敢開始。
你想有次在網(wǎng)上看到有個人想練習吉他,但是他每次把吉他放到地下室里,這樣他每次學的時候都要再跑下跑出去拿吉他。后來他將吉他放到客廳,如果想練習,十秒內(nèi)就可以拿到,開始彈。自從把吉他拿到客廳后看每個月練習的次數(shù),比以前平率高多了。
擺脫拖延癥方法:就是十秒鐘行動。先不要想,做完整件事情需要多久,先立即行動十秒鐘(和之前成都提到的五分鐘放飛法相似)。做一件事情前,可以先花10秒鐘,或者把數(shù)先拿出來,或者把吉他先拿出來,或者開始寫下第一個字。
人多少都有點強迫癥,就是心理學上的"蔡氏效應(yīng)"。就是我們只要開始做一件事情,都有追求完美的想法,就會想把這件事情去做完。就像你看一本書,看一部電影,都會強迫癥般地讓自己去看完。
還有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我最近會經(jīng)常遇到的。如果你開始行動去做一件消費時間的事情。比如,我有時候吃飯期間就會看個視頻,給自己放松一下。但是直到吃完飯你可能會將它整個看完,有時候甚至再看半小時或一小時。這樣安排的時間,可能需要做其他的事情,這樣時間就被占據(jù)了。
限制時間。
第二種方法就是限制時間。比如你將一個700塊的一個商品帶到900塊的商品中間,會覺得這個好便宜。但是如果放到70塊錢商品中間就覺得這個好貴。這個現(xiàn)象說明,數(shù)字的大小會對人產(chǎn)生影響。相對于大數(shù)字,小數(shù)字會讓人減小預(yù)期。
限制,反倒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像你那天自律,就是限制你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你會感謝你的自律。你覺得做一件事情什么時候效率最高呢?就是當你真正決定開始做的時候,效率是最高。
有時候你要給一件事情安排的時間太久,內(nèi)心就會覺得,有的是時間呢,慢慢做就好。但你有時候可能有一個限制期限,去做同樣一件事情,時間更少,效果也并不差。
就像我之前每天寫晨讀,就是下班回來就開始寫,然后寫寫寫能些到12點,寫的過程中很拖拉,也會被各種事情打斷。后來參與三件事打卡的群后,發(fā)現(xiàn)我不是只做這件事情,我還要留出時間來做其他兩件事情,所以就將時間來限制到一到兩個小時。這樣效率更高,完成的也更好。
限制時間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工作上也是。比如給你一下午的時間去做一些事情。或者一會兒告訴你,馬上就要封板的,趕快做,會在時間內(nèi)把它做得很有好。
還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讓自己變的果斷。學會喊停。方法就是比如當你自己意識到在拖延的時候,要學會喊停。比如你正窩在沙發(fā)里,看電視的時候。這這時你要突然告訴自己,停,不能再這么下去了,要做該做的事情去。然后,可以拿出本寫下來要做的事情。
有個說法說人的大腦是喜歡自動駕駛狀態(tài)的。比如你看電視,看一些不需要大腦運轉(zhuǎn)的電視劇。你的大腦會處在一種很輕松自動駕駛的狀態(tài)。但是,總是做自動駕駛的事,就是平庸,所以,在這種狀態(tài)中,我們要學會喊停。
把背包仍過墻。當你翻墻的時候先把背包扔過去,這樣,你無論如何都的都會找到方法,翻過墻去的。就是給出一個承諾。設(shè)定一個截至期限。可以給自己一個最終的解決期限,最晚拖到這個期限。
接納自己。有一點進步,要給予自己肯定。雖然還是拖延了一點,等你還是把事情給做完了,要告訴自己,很不錯,還是把它給做完了。要給自己一些正面的獎勵。你自己真心相信真的會變好,那就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