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分享樊登老師的微課《終結拖延癥》。
拖延癥,是高效人士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拖延癥分為3個類型。
第一個是期限性拖延,總是把事情放在最后一刻才去做。
第二個是個人事務拖延,沒有明確的期限,應該去做但卻沒有做。
第三個是簡單拖延,很小的事情也放在一邊。
而終結拖延癥,有5個步驟:
1.覺察
首先得知道自己是在拖延。
西方心理學對“我”進行了一個定義,我是我的觀察者。
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你為自己做主,還是你的情緒在為你做主?
當痛苦來臨的時候,告訴自己,原來這就是疼痛的感覺,那么疼痛的感覺會好很多。
當你演講緊張的時候,告訴自己,原來這就是緊張的感覺,那么這種緊張感也會很快消散。
2.行動
只要你開始行動,這件事就快很多了。
比如說你要寫作,當你打第一個字的時候,那么這件事就會進行的很快。
3.調節
當你內心出現掙扎的時候,你要跟自己辯論,此刻我應該做的是什么。
做一點正確的事,會產生油然而生的感覺,有一種成就感。
4.接納自己
一個人越是能接納自己,能改正的幾率就越大。
反而,如果是自責的話,那么能改正的幾率就小一點。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煩,要學會對自己說,雖然此刻我很煩,但我全然接受我自己。
5.自我實現
要經常盯著自己做對的事情,給自己正面鼓舞。不要執著于那些沒有改變的事情,面對你無法改變的事情,既不生氣也不執著,該如何面對就如何面對。
另外,樊登老師也給了我們幾個生活小貼士:
1.世界上沒有人在意你,也沒人在意你的時間夠不夠,別人在乎自己都還來不及。
2.我們看火車上賣盒飯的阿姨,每天推著盒飯一句叫喊著盒飯盒飯。尤其是綠皮車,幾乎整個車廂的人都沒人搭理她,看都不看她一眼。如果你是玻璃心,那你根本就沒法做這工作。最后你會發現,這個阿姨整個叫喊售賣過程后,還是會賣掉一些盒飯。
所以,總有需要盒飯的人,你找到個別需要的就夠了,沒必要要求每個人都需要。
我們很多家長對待孩子比對待敵人更可怕。
3.家長要給孩子貼上積極正面的標簽。
3.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老板,去向一個大師請教如何讓自己的公司更快的成長賺錢,這位大師就給他了一個簡單的體恤就說,你每天列出6件事情,然后把它做好,那就可以了。
結果,這位老板的公司果然迅速的成長,賺了很多錢。
谷歌公司在一年當中會給自己列100件事情,然后把它做好。
4.很多人害怕失敗,其實你不是害怕失敗本身,而是害怕失敗所帶來的評價。
5.當你準備一塊專門的時間去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一整天就不需要再想這件事情了。
6.如果一件事情一直讓你糾結,這就是無謂的情緒,我們要學會減少自己無謂的情緒,既然糾結,那就立馬去解決,而不是一直在痛苦的在掙扎。
7. 如果能把一件小事做好,你就能轉換自己的心境。8、所以我們要學會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它,你會越來越喜歡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