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十二月十一日,皇上在樊川打獵;十二月十三日,還宮。
23、
魏徵上疏,認為:“在朝群臣,擔當樞機大任的,雖然委以重任,陛下對他們卻并不完全信任,所以他們心懷疑懼,茍且敷衍。陛下對大事寬恕,對小罪卻嚴厲,隨時暴怒責罰,未免以自己的愛憎為標準。把大事交給大臣,小事交給小臣,這是為治之道。如今在委任職責的時候,器重大臣而輕視小臣;但是一到有事的時候呢,則相信小臣而懷疑大臣。相信自己所輕視的,懷疑自己所器重的,要想天下大治,能實現嗎?如果委任以大官,又挑剔他的小過,那些刀筆吏就會觀察陛下的風向,順著陛下的旨意,舞文弄法,給他構成罪狀。當事人為自己分辨吧,陛下就會認為他不老實,不服罪;不說話呢,陛下則認為他被控的罪全是實情;于是進退惟谷,不能自證清白,只好茍求免禍,虛偽糊弄就成了風氣。”皇上采納。
華杉曰:
“皇上采納”,這是同樣的諫言第二次“采納”了,可見上一次“采納”之后,還是沒“采納”。《論語》說顏回之德,“不遷怒,不二過”,這是最難做到的。魏徵說李世民的,就是“遷怒”和“二過”。
不遷怒,是為什么事發怒,就對什么事發怒,不把那怒氣撒到別的地方,或別的人身上去。比如你發怒,把手里拿的杯子摔了,如果并不是為杯子的事發怒,這就是遷怒于杯子。寫不出方案,恨不得把電腦砸了,這也是遷怒于電腦。小李找你匯報工作,你正為女朋友的事生氣,把小李罵出去了,這是遷怒于小李。
君子任道,小人任情。顏回是按道理來處理人和事,不因自己的情緒而變,該怎樣,就怎樣。我們則很容易被情緒左右,心情好的時候啥都行,心情不好就就地取材,找人找物發泄,誰碰上算誰倒霉。魏徵說李世民“急于小罪,臨時責怒,未免愛憎”,因為小罪就在眼前發生,惹他發怒,皇帝的怒氣要發泄,要遷怒,拿人出氣,就有人要掉腦袋。所以,越是位高權重的人,“不遷怒”三個字就越重要,應該寫一個條幅來掛墻上。
不二過,就是同樣的錯不犯第二遍。這個,也是千難萬難,因為我們總是會犯同樣的錯誤。錯誤,幾乎是一種“基因”,我們錯了,知道了,提醒自己,下次別犯哦!到下次的時候,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經又犯了。
如果一個人能“不二過”,錯誤只要犯過一遍,就永不再犯,用不了幾個月,他就沒有錯誤可犯了,都被他改完了,他想不成為圣人都不行。因為我們能犯的錯,實在是品種很少,掰著指頭都能數完,我們犯錯多,是每個錯一輩子都要犯上一千次。
我們讀歷史,也是為了“不二過”,古人犯過的錯,我們不要再翻一遍。但是,正如黑格爾所說:“人們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人們從不吸取任何歷史教訓。”
24、
皇上對侍臣曰:“朕雖平定天下,但守天下很難。”魏徵回答說:“臣聽說,戰勝易,守勝難,陛下能說出這個話,真是宗廟社稷之福!”
25、
皇上聽聞右庶子張玄素在東宮數次諫爭,擢升他為銀青光祿大夫,行左庶子。太子曾經在宮中擊鼓,張玄素到門前切諫;太子拿出鼓來,當著張玄素的面,把鼓砸毀。太子很長時間都不出來見官屬,張玄素進諫說:“朝廷選俊賢以輔佐至德,如今動則一個月都不見宮臣,怎么能對您有幫助呢!況且宮中只有婦人,不知道其中能有樊姬那樣的人嗎?”太子不聽。
張玄素年輕時做刑部令史(官階低微,在文官最低級別“從九品下”之下,俗稱“不入流”或“流外”),皇上曾經當著朝臣的面問他:“你在隋朝時做什么官?”回答:“縣尉。”又問:“沒當縣尉之前呢?”回答:“流外。”又問:“哪個部門?”張玄素覺得非常羞恥,出門幾乎走不了路,面如死灰。諫議大夫褚遂良上疏,認為:“君能對他的臣子有禮節,才能讓他盡力效忠。張玄素雖然出身寒微,陛下器重他的才能,擢升到三品,輔佐太子,豈能當著群臣的面窮追他以前的門第!拋棄對他之前的恩情,造成他人生恥辱的一天,讓他郁結于懷,怎能讓他為節義而效死呢!”皇上說:“朕也后悔問他這些問題,你的上疏深合我心。”褚遂良,是褚亮之子。孫伏伽與張玄素在隋朝時都做令史,孫伏伽則常常在大庭廣眾當中自陳往事,毫無隱瞞。
華杉曰:
張玄素所說的樊姬,是春秋時期楚莊王的王后。 樊姬為了勸阻楚莊王不要因打獵,玩物喪志,就不吃禽獸肉,以此來打動楚莊王。而楚莊王從此改過自新。樊姬還向楚莊王舉薦賢才,為楚國的強盛發揮了很大作用。
張玄素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恥,到了“出閣殆不能步,色如死灰”的地步,那真是他自己的問題。孫伏伽跟他一樣的出身,但他自己公開說,到處說,這叫“舉燈照亮自己的暗處”,我的短我自己揭,不用麻煩你們。這才是真正的自信和尊嚴。
26、
戴州刺史賈崇,因為他的部屬中有犯“十惡”大罪的,御史彈劾。皇上說:“當初堯、舜是大圣人,貴為天子,也不能教化他們自己的兒子;何況賈崇是刺史,他能讓挨家挨戶的百姓都是好人嗎!如果因為這就貶黜,那各州各縣都要互相掩蔽,包庇罪人。自今往后,各州有犯十惡者,不得彈劾刺史,但令他明加糾察,依法判罪,肅清奸惡。”
華杉曰:
李世民這個管理理念,非常重要!這是博弈論思想,如果因為有人犯“十惡”重罪就彈劾刺史,那以后不僅不能懲罰刺史,反而會讓全國“十惡”重犯都得以脫罪,因為縣令、太守、刺史都會幫他隱瞞。筆者將這一理念引入公司管理,公司員工犯錯,給公司造成損失的,不管損失多么大,只要不是故意破壞,都不會受到任何處罰,也不影響年終分紅和獎勵。為什么呢?一方面我們自己也會犯錯,公司應該允許犯錯;第二方面更重要,如果出錯就要被罰,員工就會隱瞞,錯誤得不到糾正,繼續發展,直到“爆炸”,那損失更大。
27、
皇上親自檢閱部隊,因為部伍不整,命大將軍張士貴杖打中郎將等;又因為他打得太輕而發怒,將張士貴下獄。魏徵進諫說:“將軍之職,是國家爪牙;讓他去拿刑杖打人,已經不妥,更何況因為他打得輕就下獄呢!”皇上立即將張士貴釋放。
華杉曰:
再談“不二過”,改過有多難!一個月之內,李世民再次“急于小罪,臨時責怒,未免愛憎”,并再次“采納”魏徵的諫勸。
28、
很多上書言事的人,都請皇上親自閱覽表奏,以防被人蒙蔽。皇上問魏徵,回答說:“這些人不知大體,如果陛下一一親自閱覽,豈惟朝堂,州縣之事也要陛下親力親為了。”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六
唐紀十二
公元641年——643年3月
共2年3個月
太宗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中之中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
1、
春,正月十二日,任命吐蕃祿東贊為右衛大將軍。皇上欣賞祿東贊應對得體,把瑯邪公主的外孫段氏嫁給他為妻。祿東贊推辭說:“臣國內有妻子,父母所聘,不可拋棄。況且贊普還沒能謁見公主,陪臣何敢先娶!”皇上更加欣賞他的賢德,但是決心要以厚恩來籠絡他,竟強迫他接受。
正月十五日,命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持節送文成公主于吐蕃。贊普大喜,見李道宗,盡子婿之禮,向慕中國衣服、儀衛之美,為公主另外修筑城郭宮室,讓公主居住,自己改穿綢緞衣服,以見公主。其國人都以紅色顏料涂在臉上,公主很厭惡,贊普下令禁止;自己也漸漸改變猜疑兇暴的性格,派子弟入國學,學習《詩》、《書》。
2、
正月十三日,突厥侯利苾可汗始率部落北渡黃河,建牙帳于故定襄城,有百姓三萬戶,能勝任作戰的士兵四萬人,馬九萬匹,上奏說:“臣非分蒙恩,為部落之長,愿子子孫孫為國家一犬,守吠北門。如果薛延陀侵逼,請允許我們帶著家屬退入長城。”皇帝下詔批準。
3、
皇上準備去洛陽,命皇太子監國,留右仆射高士廉輔佐。正月十九日,走到溫湯,衛士崔卿、刁文懿畏懼行役勞苦,希望驚嚇皇上,讓他停止,于是夜里向行宮射擊,有五支箭射到皇帝寢庭;都以大逆定罪。
三月七日,皇上前往襄城宮,天氣悶熱,毒蛇又多;三月九日,撤除襄城宮,把建筑材料分賜給百姓,免閻立德官。
華杉曰:
衛士畏懼勞苦,竟然冒著死罪向皇帝寢帳射擊,可見那勞苦非同一般;也可見這些衛士真吃不了苦,能跟隨皇帝的,可能也是膏粱子弟吧!閻立德是將作大匠,相當于建設部部長,他去年勘察選址建造了襄城宮。
4、
夏,四月一日,皇帝下詔,宣布明年二月封禪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