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時候的課文,你還記得嗎?
到了現在小時候的課文,我還記得些。你呢?
比如,有一篇關于糖葫蘆的課文。你還記得嗎?
它講述了父親制作糖葫蘆的過程與后來的際遇。父親制作的那是相當的精良,由于挑選食材的苛刻與他精湛的手藝都令許多人喜愛。
后來,父親就被一家大店看中并聘用了。但是那家店嫌棄父親用料苛刻,就讓父親放松選料的質量。但,父親并沒有同意,就離開了那家店。
后來的我記不清了,但我卻記住了一個詞,一個叫萬年lao的詞。lao是那個字我記不得是哪個了,但它是二聲。
于是,每當我看到與糖葫蘆有關的都會想起它,因為它不僅講述了一味美味的吃食,還附贈了一個做人的品質。
還有一篇是小燕子與燕子媽媽的課文,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去觀察菜園里冬瓜與茄子,讓它回來后給自己講述它們的區別。第一次,小燕子去了回來說: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媽媽說你再去。于是,小燕子又去了回來后對媽媽說: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媽媽說你再仔細的去看看,于是小燕子又去了?;貋砗?,興奮的對媽媽說:媽媽,媽媽,我觀察到了冬瓜身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這次,媽媽終于開懷的笑了。
而,這個的名字好像是叫作,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那時,還不知“溫故而知新”道理的我,就已經得到了一個。
還有一篇是關于爬山的課文,一個膽小的男孩被同伴激的去一塊爬山,后來天黑了,小伙伴們拋棄了他回家了。他非常的害怕,害怕的都想哭了。后來,同伴中一個好心的去找了他爸爸來幫他。他以為爸爸會抱他下去,可是爸爸并沒有,爸爸引導著他一步一步的,慢慢的一小步一小步的下來,教導著腳該怎么放,該放在哪。
后來小男孩一個人,只是借助爸爸的引導,獨立并妥善的下了山。下山后的他很興奮,也很開心。
那課文的名字好像是叫做,一步一步再一步。
這篇讓我知道了,做事不能一蹴而就,要一步一步的來,才會成功的道理。
還有許多,一時說不下的。但都融入到了我們的品行中,一直影響著我們。
那些淺顯易懂有些小白的小學課文,在后來的后來,有的被遺忘卻融成了本能,有的被一些更書面更經典的話語加深替代了。
但,它們都是我們在那些稚嫩純白時候的陪伴。
后來的后來,它們都隨著我們的小衣服,我們愛吃的小零食,我們愛做的小游戲,都融進了歷史的長河,化作了現在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