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小的時候,我們教他說話,通常他都會很快的學會。
后來,我們抱著他出去玩,我們說:叫叔叔。兒子會喊:叔叔。我們說:叫阿姨。兒子會喊:阿姨。
某一次,我們看見一個認識的朋友,自己打招呼后,便對著兒子說:叫人。兒子喊:人....
囧!
可見,人都是有學習別人,模仿別人的天性。
人與人的區別,其本質就在于學習能力的區別。
我們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而學習的進階則在于突破及創新,每個人進階層次的不一樣,便形成了每個人學習能力的有所不同的局面。
如果我們的學習只是模仿,那么我們最大的成就,就是成為一個像復印機一樣的人。
從但如果我們的學習在經歷過模仿的階段后,思索從模仿對像中突破,最終創造屬于自己的模式,這樣的學習,才能讓我們與眾不同,打造獨一無二的人生。
模仿也是有一件有技術含量的事情,職場上尤其如此 。
當我們到一個新的環境中,面對著一群新認識的同事,如何快速融入其中?答案就是:看別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我不說我們一定要做應聲蟲,但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留在公司的員工,必定是適應公司文化的人,他們的行為規范在實際上闡述了公司的文化。
如果老員工工作都兢兢業業,那么這一定是家鼓勵認真負責工作的公司。在入職初期,你要做的就是學著老員工一樣,把自己的份內事情處理好。你的努力,是一定會有人看到的。
如果你新入職的公司,大家上班時間嬉笑打鬧,那么你要么是進了家鼓勵創意的公司,要么你就是進入了一家管理不嚴謹,要求不高的公司。如果你喜歡這種輕松的環境,你也可以像老員工一樣,把自己放輕松些,融入其中。
但我還是會忍不住勸你一句:如果你還年輕,如果你還想奮斗,那么就換一家公司,這個世界正在偷偷獎勵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也在偷偷懲罰那些不思進取的人。
如果我們在自己的崗位,只是低頭模仿前人的經驗,那么我們可能永遠都只能在同一個崗位原地踏步,當然也許上司或者老板會念著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情份上,隔幾年時間會像征性地為你升職加薪,但靜下心來想想,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我們任勞任怨,每天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走,資格越來越老,同一份工作都快被我們做成習慣性動作了,但職位和薪水也變成了習慣性固定在同一個地方和同一個數字。
是時候思變了。
事實上,我們應該從一開始就要考慮變化。
入職初期,我們向優秀的老員工學習,這是個模仿的過程。
但工作從來不止模仿就足夠了。
我們應該尋找突破的機會,保持學習,時刻充電,思考變化。
職場老司機想要有所突破,必須要離開你一直熟悉的跑道,去找一條新的,之前沒有走過的路。
通往羅馬的路千萬條,為什么我們要守著同一條路不放呢?
其實不止模仿是天性,創新能力也是一直存在于我們的體內的。 只要我們愿意,我們都能離開復印機大部隊,我們都能變成獨一無二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忘了打開番多拉的盒子,忘了開啟我們創意大腦的大門。
這就好像建房子一樣,一開始我們租住在別人建好的房子里面,我們知曉了房子的用處,但也知道租來的房子,也許是根據前房東的喜好來裝修的,我們住在里面,能遮風擋雨,能給我們安全感,但總會有各種不適,我們總在內心里渴望有一個按照自己喜好來設計的房子。
工作上也如此,當我們開始建立屬于自己的模式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正地進階到了學習的高級階段。因為大腦是管不住自己的,一旦開始思考,靈感與創意就會源源不斷地前來找你。
于是,你會發現,工作其實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當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你做出來的成果也會與之前大有不同。
這個時候,你要的升職加薪賞識,全都會來敲門的。
還是那句話,你的努力,別人是會看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