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愛是一場修行,我就是那個遁入空門的僧。——倉央嘉措
談到感情,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相愛想殺。但是,為何?
芭芭拉?安吉麗思在《如何在愛中修行》中說:“每個在愛中的人都絕望地發現自己深陷一個迷局:無論多么相愛,都無法避免傷痛、憤懣、恐懼和失望。”
為何越是相愛的兩個人,往往對彼此更加苛刻?
一方面,是因為對對方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對方理解自己,關愛自己;兩一方面,在相愛的人面前,我們傾向于卸下偽裝,習慣了將不好的情緒一股腦的傾瀉出來。
1
是不愛了么?還是厭倦了?當初的愛都哪兒去了?
試著回想一下當初你剛愛上對方的瞬間。你的世界突然變得閃亮起來,他(她)在你眼中是那么的完美,即便是身上的缺點,在你看起來也“可愛極了”。
這就是愛情的魔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感覺卻日漸消散。“什么時候那些“可愛的”缺點突然變得讓人討厭?曾經的興奮如何變成了厭倦和無趣?為什么當初的信任和尊重會變成互相傷害和怨恨?“
這些問題其實可以匯成一句話:為什么我們的愛情會消失?
2
愛情很美妙,有些時候,卻又顯得莫名其妙。有時在一段愛情中,即使當前一切看起來都五筆的美好,卻會毫無理由、毫無征兆地出現緊張和沖突。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惱人的狀況?真的是毫無征兆么?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很多情緒。愛,恰好給了我們釋放情緒的機會。被愛著的感覺讓你感到很安全,所以才會任由自己內心的情緒蔓延。
愛就像是一個強大的鏡頭,不斷掃描你的內心,那些需要表達和釋放出來的情緒。你與伴侶之間越親密,就有越多無法表達和壓抑的情緒浮出水面。
在愛情中,我們很容易反應過度、小題大做、無事生非。是作么?不全是。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心中以前的情結冒了出來,愛情被你當成了試圖永遠擺脫這些情結的工具。
3
即使當前很快樂,舊時的痛苦和恐懼感也會不時浮現。當感到有舊時的情緒浮現出來時,我們可以有兩種選擇:
選擇一:封閉所有情感
問題:壓抑自己的不快/不良情緒,同時也壓抑了自己對伴侶的愛。
越是壓抑,情緒就越是強烈。當你試著去壓抑某種情緒的時候,其實正在不自覺的滋養和放大這種情緒。
下一次,當你遇到同樣的事情,一旦你重新打開心房,那些被壓抑的情結就會以更強烈的形式再次出現。
選擇二:當被壓抑的情緒出現時將其全部釋放出來
問題:這個選擇經常會導致反應過度。當面對某件事時,你的情緒反應很可能會過于強烈。
絕大多數“正常”的戀愛都會在這兩種選擇之間徘徊,選擇一,變得毫無感情;或選擇二,情緒反應過度。這也難怪有時大家會覺得談戀愛真是能把人逼瘋啊!
4
人是感性的動物,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如果沒有得到伴侶的及時關愛,很容易產生隔閡,進而引發爭吵。
對于許多情侶,情路很是坎坷,兩個人越是親近,越容易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或者一些陳年舊賬引發爭吵。長此以往,情感變淡,最終只能無奈的分手。
吵架的原因往往是以下兩者之一:
你沒有得到所需的愛和欣賞,所以出現了情感隔閡。
以前被壓抑著的情緒出現,并將事情無限放大。
所以,錯的或許并不是兩個人自己,而是無法釋放和解決那些未能表達出來的情緒。
面對情感危機時,兩個人如果一味的互相指責,或者只是壓抑情緒或逃避,而不是想著如何去解決問題,那么他們會變得麻木,以維持表面上的風平浪靜。最終,當兩人都無法承受時,便會逃出這段戀愛,再去尋覓新的愛情。
每一段愛情都是有起有落,都會有各種沖突和問題。其實,每一次的沖突,如果能妥善解決,都是能讓情侶更為親近和獲得更多愛的機會。
5
讓愛情天長地久的秘訣就是學習無時無刻地營造愛情。書中給出了愛情的七“E”要素:
(1)充滿活力(Energy) ——真正的愛會讓你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情感上都受到激勵而活力四射。
(2)飽含熱情(Enthusiasm)——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有助于形成一種健康而熱情的生活態度。
(3)對未來充滿好奇心和樂觀(Excitement and optimism for thefuture)——如果現在的愛情讓你感到幸福,那么你對未來也會充滿好奇心和期待。
(4)自重和自信(Esteem and self-confidence)——一段良好的愛情關系會大大提高你的自尊心。
(5)富有愛心(Emotional Generosity)——如果你感到被人所愛,那么會很容易將這種滿足感跟周圍的人共享,從而讓自己變得富有愛心、慷慨大方。
(6)永遠做自己(Ease in being oneself)——如果在一段愛情關系中雙方互相支持,那么你會發現在伴侶、朋友以及任何情況下做自己都是相當容易的。
(7)身心放松(Emotional Relaxation)——如果你感到被人所愛,整個身心都會放松,心里會充滿寧靜祥和。
為了讓愛情永駐,你必須有意識地創造出這些條件以促使愛情不斷成長。
6
我們所追求的安全感、渴望得到的保護,其實都來自于我們的內心。都仰賴我們所創造出來的內心的錨、內心的自給自足。
能讓我跟生活的關系也趨于圓滿的原則是哪些呢?
(1)快樂的一切要素,都在你心里。
(2)生活的目的是成長,成為你能力所及的最好模樣。
(3)改變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別再抗拒,順服于生活之流吧。
(4)一切障礙都是隱藏的功課—敬重它們,向它們學習。
(5)你的心創造出對現實的體會,所以,讓心靈成為你的朋友。
(6)恐懼會偷走你的生命力,所以,讓你的勇氣大過恐懼。
(7)先愛自己,才能付出真愛,并接受別人的愛。
(8)所有的感情都是鏡子,所有的人都是老師。
(9)真正的自由源于面對生活的態度,而非生活加諸你的一切。
(10)無論問題為何,答案都是“愛”。
這十個原則并不神秘,也不難了解,但是它們是一些領會生活的方法,能讓你在情感上得到真正的安全感。
7
張德芬說:“我們在愛中常常會犯的一些錯誤:不表達感情,不表達需要,結果往往是讓自己遭受加倍的傷害與誤解。”
又如芭芭拉在書中說的:情感隔閡是絕大多數人最主要的心理問題,也是很多人傷害自己或別人的主要問題。你藏在自己的心墻之后,你也許會覺得人生無趣,日子無聊,內心滿是沮喪、心如死灰、懷疑一切、思想消極以及毫無希望,好像一切都是無關緊要的。
真正的問題并不是因為你需要愛,而在于你過于依靠他人在生活中創造愛。你必須靠自己來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滿足自己的需求。
為了重新獲得活力,你需要將以前壓抑的那些情緒適當地釋放出來。把舊日的傷痛、憤懣和恐懼及時清理掉,這樣你才能不斷成長。
是愛構建了我們和周圍世界的聯系。相信通過愛的修行,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遇到更美好的愛情,收獲更溫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