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中的沙和尚大家想必很清楚了吧,至少也聽過他的一句口頭禪: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啦,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啦。
小編相信在許多人印象中沙和尚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可是在原著中沙和卻是城府最深的人。
雖說沙和尚城府深,不過這也不怪他,曾經為卷簾大將,是玉帝身邊的當紅人物,怎么說也見過了官場上的腥風血雨,自然耳濡目染地修煉出一些察言觀色的本領。后來因為上打碎了個小小琉璃盞就被玉帝罰下界,在流沙河每日受萬劍穿心之苦,以至于沙和尚更懂得為人處事得處處小心,正所謂小心使得萬年船。
小編下面就列舉下為啥認為沙和尚城府深:
第一,法力了得,但善于隱藏
在天庭時作為玉帝的貼身侍衛,那自然可以推測功力還是可以的。當初沙和尚和八戒在流沙河中也有過一次戰斗,來來往往,斗了三十回合,也不見強弱,可見實力跟八戒是相當的,雖然說沙和尚功力跟八戒相當,可是在西游記中是絕對會隱藏的,遇到妖怪總不出手,唯一打死的一個妖怪就是六耳獼猴變出了的假沙僧。
第二,看透了取經當是不說透
西游記整個過程看得最透的應該屬于沙和尚了,他知道西游記就是一場游戲罷了,這也就是他為啥不打妖怪的原因,他知道這些妖怪不是這個神仙就是那個神仙的坐騎,知道妖怪的背景自己得罪不起。雖然沙和尚自己看透了西天取經,但是他不說,打妖怪的事情全都讓給師兄們去干,如果最后得罪了天庭中的哪位大仙,也是師兄們的事情。
第三.懂得人情世故
看過西游記原著的人就知道,沙和尚說話那是個甜啊,真的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小編覺得沙和尚懂得這些人情世故也是在做卷簾大將時學的吧,當時作為玉皇大帝貼身侍衛,自然見慣官場上的溜須拍馬和人走茶涼。例如在得知紅孩兒是牛魔王的兒子時,孫悟空喜出望外,沙和尚卻說了這樣一段話“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可惜孫悟空不聽沙和尚勸,跑去跟紅孩兒認親,結果碰了一鼻子灰,還差點丟了性命。總之,在人情世故方面,孫悟空跟沙和尚比,還是嫩了點。
第四.態度中立,不設立場
孫悟空和豬八戒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可是相互捉弄,可以說是死對頭。夾雜在他們兩個中間,沙和尚的最好辦法就是態度中立,不設立場。否則幫孫悟空就得罪八戒,幫八戒就得罪孫悟空,當初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念叨緊箍咒甚至趕走時,沙和尚也沒幫忙說一句求情的話,后來孫悟空救他前還取笑道:“你這個沙尼!師父念緊箍兒咒,可肯替我方便一聲?都弄嘴施展。要保師父,如何不走西方路,卻在這里蹲什么?“
?
沙和尚的這些城府,如來是看在眼里的,所以最后封他為一個金身羅漢,并沒有封佛,當然沙和尚也不計較那么多功名利祿,反正取經路上他也就是樂享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