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禿
看電影有時和逛景點很像,世界上很多景點都是眼見不如耳聞,往往吹的越兇的到了才發現不過爾爾,但是相對的你不對其抱有期待之時那么稍微的出彩都會讓人感到是意外收獲。
人畢竟是在大環境里生存的,更何況是這樣一個腦袋空空都可以大發議論的時代,所以受到影響就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不管你自認為自己多么的曲高和寡,看到9.9元時都得腦子里轉個圈告訴自己實際是10元,但最后依然因為那0.1元的便宜認為自己真是勤儉持家。
說來《擺渡人》沒上映之前胡禿早已在前瞻之中說過墨鏡王不過是掛個名號而已,再加上上映后的幾天各種低分橫飛,胡禿更加確信了自己的想法,但走進影院之后胡禿不得不承認:我錯了。這就是一部王家衛的作品,或者說是一部擁有王家衛標簽的作品,應該說至少是一部擁有王家衛喜劇標簽的作品。它和王家衛監制的《天下無雙》等喜劇片并沒有什么不同,梁朝偉,雞湯臺詞,略神經質或半癲狂或內斂含蓄的人物,這些不正是王氏文藝的節奏么,其實張嘉佳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或許真的和墨鏡王很像,那種文藝,深慮的老青年的心有靈犀一定存在于二者之間。
電影擺渡著胡禿走過了夜晚兩個小時,沒有鼾聲,沒有失望,就算男神金城武已經被殺豬刀砍的面目全非,即使鹿鮮肉被生活磨礪成了陳醫生,但在那電影營造出來的絢爛五彩,荒誕無稽的世界里依然讓人沉浸。
電影故事老套的就像廣場舞大媽的標準統一化的動作一樣,那些相愛的,單戀的,暗戀的愛而不得統統被套路式的放在觀眾面前,有的是從小到大的愛慕,有的是物質蠶食愛情后的拋棄,有失憶,有生離死別,韓劇里該有的全都有,不該有的青春戲里的橋段也沒多加,別和胡禿說你看了有多么感動,胡禿早已經過了為了一部電影沉吟到天亮的二十出頭的年齡(what?)。
就算這個故事多么老套,但談到愛情依然有說不完的故事或套路,世間的愛有很多種:母愛天成,它不因你的好壞而生滅,那種愛提供的是安全感;父愛后生,表現決定了你的得失,那種愛幫你塑造人格;而愛情正是我們從依戀母親為中心發展到依戀父親為中心,最終把這兩種依戀相結合實現自我逐漸成熟的產物,所以愛情并非完全天生,就像電影中管春一般,看似的癡迷癲狂也包含著推動毛毛自我實現的動力,也只有具有創造性的健全人格之人,使自己成為成熟的人,才真正具有愛的能力,而在這種愛的能力形成的過程中不就是一種從普通人到擺渡人的過度么?
父母,愛人皆為我們每個人的擺渡人,從年少懵懂互相傷害到傷痛成長明白愛為何物,我們在別人的擺渡下到達彼岸,又在彼岸成為別人的擺渡人,在這過程中所有的傷害和痛苦都是你為得到擺渡所付出的代價。世間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只不過是我也曾經在波濤洶涌之中迷茫無助,如今才能渡你一程。
我們都是普通人,又都是擺渡者,渡人者,渡己。
【難得胡禿】 胡禿 出品
人生在世,難得胡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