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駒班四年級(上)第十六周小結:
這個周開始于又一次“混沌初開”--跟學期初的《中國上古神話》不同的來自于《埃達》的《北歐神話》。北歐神話雖然沒有古希臘神話那樣古老燦爛,卻是歐洲文學的源泉之一,至少斯堪的納維亞文學就和這特殊的神話有著血脈的淵源。
在備課的過程中,驚訝于兩種神話之間很多片斷的相似--比如天狼吞日月、大地來自于巨人之身體等等。查閱資料才發(fā)現(xiàn),是有“北歐人種原為亞洲中部遷移而至”的說法--希望這樣的驚訝也能為孩子們未來的歷史學習埋下特別的一筆。?
“泰初之時,一片混沌。
沒有沙石,也沒有大海;
沒有頭頂?shù)乃{天,
沒有腳下的大地;
只有無底的深淵——金恩加鴻溝!
鴻溝之北,冰天雪地,陰暗寒冷,濃霧劇毒。
鴻溝之南,火焰王國,光亮酷熱,烈焰奔騰。
冰霜火焰,傾入鴻溝,巨人和牝牛,就此誕生!
巨人飲苦奶,繁衍后代;
牝牛舔冰霜,神祈現(xiàn)出來。
神與巨人結合,生出蕓蕓眾生,
他們互相厭惡,從此戰(zhàn)斗不息!”
四年級,思考的力量開始慢慢進入到情感生活中。小學階段的孩子也有意志的存在,跟幼兒園階段不同的是,慢慢變成有意識的意志的存在。他們可以一天什么也不想一直做事情,也可以通過思考決定自己要做什么。這個時候就可以和孩子討論,進入到一種新的對話的模式——“怎樣做才可以做的更好?”這個階段的孩子友好、力量、挑戰(zhàn)、叛逆等等似乎集于一身,而北歐神話非常完美的呈現(xiàn)了這個時期孩子的發(fā)展狀態(tài)。
北歐神話里的神都是會犯錯的,之前幾年故事當中的神是從不犯錯的……比如,北歐諸神中的洛基是個特別的神,有能力做好事也有能力做壞事。
所以,四年級的娃需要更多的做事的機會,也需要更多去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所以,最近娃們繼續(xù)為“新年音樂會”忙碌著,真真出產(chǎn)了幾篇不錯的主持詞。
現(xiàn)在看來,從動物版塊延續(xù)下來的關于人和動物的不同在這個版塊當中又以另一種不同的角度回到了孩子們面前,我想,這對于孩子們?nèi)ド钊敫惺芎退伎级际呛芎玫臋C會。在“人與動物”版塊當中對于人的感官的研究和體驗,現(xiàn)在又用到了主持詞的寫作當中,給到孩子的引導是:音樂會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什么聲音的?什么溫度的?我也分享了某種氣味帶給自己的記憶......有幾個娃的答案頗為出彩:
別急著去評判娃的字體,就像性格一樣,的確各有千秋,也別去好奇娃給自己取的筆名--也許文字真得會在她的一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只是她為自己做好的第一步準備......四年級的娃要學會做事抓重點、看待問題找中心含義、寫作詳略得當、精力時間合理分配,那么家長也別落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可以撥開各種瑣碎看到孩子真正的光芒:他們的想象力多么地無拘又細膩呀?!對于成人來說,即使我們有更有技巧地文筆,這樣靈動地詩句卻再也找不回來了......做為老師,這樣的驚喜屢屢會為自己注入新的力量,足以支持到這些會帶來驚喜也會帶來崩潰的孩子偶露“魔性”的時候的平和以對,就像光芒總會照進黑暗一樣......
而做為四年級的老師,也需要常常思考“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做得更好?”“怎樣才是更適合的方式?”這個版塊照例會有大篇幅的書寫——還記得上古神話版塊的時候,我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一黑板一黑板地寫字,孩子們也會大篇大篇地抄寫、背誦,甚至還模仿《黑暗傳》的表達方式集體創(chuàng)編了好幾首福駒版“神話詩歌”,可是該不會的字還是不會……
于是,這個周我試了試不同的方法:每周大約會講三個新故事,每個新故事都“聘請”兩位助教小老師。他們的工作很多:用兩個晚上將“故事詩”抄寫到4k紙上,以便于其他孩子參考;課堂上為全班同學朗讀“故事詩”,逐段問詢:“這段詩歌當中,有沒有不會的字或者不明白詞?”;課堂的這個時段由兩位小老師相互配合全權負責,比如點舉手同學的名字,聽他的求助,把求助的字詞寫到黑板上……這樣,把字詞的障礙掃一掃之后,通常在故事的第三天,打開主課本,老師念,大家寫——相當于聽寫詩歌,但是又要不停地解釋關于詩歌的書寫格式以及標點運用的問題——因為抄寫的時候,沒有孩子會覺得這是問題,照本宣科就可以了,但是“宣”過之后幾乎沒留下什么印象,而聽著寫,下起筆來似乎疑問比比皆是......
經(jīng)過第一首《混沌初開》的一片“混沌”之后,第二首詩《創(chuàng)造世界》時,孩子們的“聽寫”書寫就好了一些——格式和布局都嫻熟了些,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對于不熟悉的字更有意識了……
周一數(shù)學練習課,繼上周帶入了“商不變原則”之后,這周讓孩子們自己選擇“道具”探究“分數(shù)大小不變”的原則。“寶石組”、“折紙組”、“樂高組”、“撲克牌組”都用自己的方式商量著、嘗試著,似乎都能完成任務,但是并不真得清晰——從感受到思考還是有一段距離的。留了幾天給他們沉淀一下,周四的時候讓他們都把探究過程畫到主課本上,有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清晰表達了,有的孩子還找不到思路或者想的和畫的是不一樣的……下周要沿著這個方向再走走,看看要換個什么角度才能讓孩子恍然大悟……好在,有劉晨老師跟課坐陣,下課后我們倆人討論一會兒心里會有底很多。劉老師現(xiàn)在每周會根據(jù)課堂進度以及復習、回顧的需求,設計三份數(shù)學題,也就是說計劃里,孩子們每周會有三次數(shù)學作業(yè)。但是昨天的一份,跟劉晨老師都約定好了,我又沒忍心布置給孩子——孩子們盼望的來自老師的冬至暨圣誕禮物是作業(yè)少一點……
這個冬至很美好。做核桃蠟燭、包餃子,孩子們都老道了很多——今年第一次一粒外來餃子都沒有,我們師生22人完全自給自足了個肚兒圓。剛剛分好組,孩子們就各自分好了工,流水線一樣配合著忙了起來。按活動部老師家長的創(chuàng)意,餃子里會埋伏著“相思豆”、“大棗”或者“葡萄干”,吃到的孩子要送出自己的祝福。駒爹駒媽們耳朵紅了么?多數(shù)祝福都是送給你們的,而舉著漏勺的我和邊揉面邊照相的瓏月老師也曲身致謝了無數(shù)次--孩子們對我們的愛遠超過我們的想象……今年班里只允許有一鍋一灶(考慮到用電安全的問題),所以每次下不多,要排長隊來耐心領餃子,這次從大到小排,下次從小到大排,第三次就中間往兩邊排——孩子們總有辦法有序且公平,而且每次取餐之前,總有孩子提醒:王老師和瓏月老師先盛出來——這實施了大半學期的老師先盛飯規(guī)矩看來就要成“自然”啦,依然每次聽了心里都暖暖地……
程佳老師轉述了一個在樓梯上聽來的笑話:倆福駒娃邊走邊議論老師,一個二年級轉學過來的娃說:“王老師今天的穿著讓我想起來我一年級時的主班老師,她也這樣穿。”另一個土生土長的福駒娃馬上極有同感地說:“王老師今天的穿著讓我也想起了我一年級時的主班老師,她也這樣穿過......”
去深冬花園之前,我們拉好窗簾,熄了燈,燃了燭,圍坐一圈,靜靜地感受著彼此,感受著冬日深沉地黑暗中跟自己在一起跟大家在一起的感覺。然后,我拿出啟航班哥哥姐姐游學帶給我們的“徐州芝麻片”,用甜蜜來換一句你心底里最真實地聲音:當你進入深冬花園找到屬于自己的光明時,你最想得到的力量是什么?
孩子們不想大聲說出來,說想伏到我耳邊說。于是,伴著他們暖暖地氣息,我聽到了二十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心底里的渴望…….當然,還有瓏月老師和我自己的……
后來,我們又用讓每個人都聽到的聲音說了祝福,說了心愿,說了感謝……好多的感動……當然,也有讓我從感動里“跳”出來的幾個心愿:“下個學期,整個學期都是動物版版塊!”“很快來一場大雪,王老師騰出一節(jié)課陪我們打雪仗!”“寒假作業(yè)很少,暑假作業(yè)也很少!”……
陰極陽起萬物生,冬深了,新的萌動也已經(jīng)開始了,祝福孩子們,也祝福我們每一個成人有勇氣跟他們一路相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