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后,她早已退卻身上的幼稚與好奇,開始一臉冷漠的穿梭在不同的城市,而他也從一名學員成長為了出色的軍官。他們的生活再無任何交集,她卻清晰的記得曾在她懷里因為離別而默默流淚卻一言不發的男子。
他在她好友列表里待了一年多。她經常在訪客列表里看到他。久而久之也就記住了這個痕跡。
“我能弱弱的問一下你名字里那個是什么字嗎”
這是他們的第一次對話。
又是很久之后。那年今日里,她看到一張他的照片,“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照片上的他就是這個狀態,加上閃光燈下24k純閃光的眼睛,她忍俊不禁給他發了過去。
她不知道原本形同于陌生人的兩個人因為一張照片會開啟一段故事。
發了照片便有了對話,第一次、第二次,你來我往。
原本,她以為他是不茍言笑的。
深夜十二點,他還在圖書館看書學習,她被震撼到了,像她這樣上課從來只是為了點名,寫作業只是為了學分,考試要靠書桌上的小文字的學渣來說,她覺得他是她望而卻步的存在。
他不置可否,直說軍校里學習壓力大,人才濟濟,一個不努力就被甩到十萬八千里。
聽說,女生很容易會喜歡上一個徹夜陪她聊天的男生。
無論再晚找他聊天兒,他不會跟她說“早點兒睡吧”,而是“你睡了我再睡”。
她說“學霸,我要你的簽名照”,她不知道他真的會為了這么一句話外出打印照片。
她說“我想聽歌兒”。一面嫌棄她選的歌詞幼稚,怕被同宿舍的戰友嘲笑,另一面卻還是臨時學唱第二天給她發了過來。
那是她第一次聽到他的聲音,很斯文,略帶點兒口音,與他威武雄壯的形象不太符合,她邊聽邊咯咯的笑。
她說怎么樣,他便達成。
“我這是怎么了,你說什么我都回答”
也許就是這么一句話,她無意識的開始依賴他。慣性的在某個固定的時間拿出手機看是否有他的消息。
聽說,大部分軍戀的開端都是網絡。
她跟他打賭,如果月底找到男朋友他就要給他發紅包。
于是微信上她看到“誰點誰就是我女朋友”的紅包字樣。
她假裝沒看到,也許一切都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
不在一起的兩個人是如何感受到愛情的小火花竄出來的呢?
也許是原本上課不帶手機的他,會在課堂上偷偷的拿出手機回復她的消息,他說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在老師眼皮子底下偷偷的掏手機了。
也許是她開始無意識的查看他的學校,他生活的環境,他每天除了學習和訓練還會做些什么。
也許是他越來越關心的語氣,一有時間就分享的動態。
也許是他千里之外為她訂購的驚喜。
也許是他送給她的跟他媽媽同款的禮物。
她不喜歡曖昧,問他“你是不是喜歡我”,她感受到了他的猶豫,他說時間太短,兩個人的了解都不夠,更該多磨合。
她偏要讓他做出一個選擇。就這樣稀里糊涂的成為了情侶。
第一次真實的聽到他的聲音是在她的生日,他說生日快樂,她卻想聽到更多。然而她忘了他本就不善言談,第一次通話倆人不歡而散。
關系發生了變化,態度也會隨之改變。一開始覺得怎么樣都是好的是因為雙方無欲無求,所以收到的每句問候每份溫暖都覺得驚喜,而后來的不快是因為為對方設置了一個要求線,一旦達不到那個高度就會覺得他不在乎了。
越來越多次數的爭吵,越來越不了解對方的心理。
他曾在自習時溜出教室直到差點兒錯過點名時間,卻還是不清楚她到底要什么。
她曾費勁口舌表達自己的想法,卻還是不能走近他的內心。
既然原本一個擁抱就能解決的事兒非要爭吵,那就見面吧。
然而還是爭吵。他想見她,她覺得時間不對,等她下定決心見面的時候,他已經消耗掉了期待。
見面的前一天晚上依然是兩個小時捧著電話的爭吵。
依舊是沒有改變的行程,到達武漢,火車晚點。十分鐘,二十分鐘,半個小時,她收到朋友發來的短信才知道趕上了大堵車。
那天的武漢出現在了微博熱搜里。
晚點也好,他要考試,這樣她到達的時候他剛剛結束考試。
他在樓下不敢上去,她在樓上不敢下去。
匆忙的戀愛時間,她有些膽怯,他也如此吧。
在擁抱的那瞬間,遲到了許久的溫暖終于還是如約而至。
原本他已經請了假陪她,第二天卻臨時收到要出去考核的消息。
于是剩她一個人。
空蕩蕩。出去簡單的吃了點兒飯,沒有他,她想回去了。還好下午他又趕了回來。
時間很短,沒多久他又得回去點名。于是等待依舊成為了常態。
他帶她去了學校,她終于看到了他生活的環境。
遠處的教學樓,她在想象他學習的樣子。
枯燥的操場,她在想象他訓練的樣子。
一條條的道路,他陪她走著。
他去點名,她便在操場等他。盡頭也有一位在等待的姑娘,不一會兒,那姑娘的男朋友朝她跑去。
晃啊晃,聽著不斷的點到聲,看著一個又一個的迷彩匆忙而過。點名完畢,他們笑著鬧著離開,好像和當地大學生并沒有什么區別,可是她也知道一身迷彩下的無奈。
時光如果能這樣不咸不淡的過下去也挺好,偏偏因為一些過去的事情,他們又發生了爭吵。那晚,他們相顧無言。
一大早他趕去點名,她知道他在看她,可她什么都沒說。漫長的等待,終于他回來了。手里還提著她愛吃的東西。
不知道是出于自卑還是敏感,她尤其在意他在另外一個女生面前談論她。她不滿意他的解釋,偏偏他又不愛說話,于是冷戰持續上演。原本就不多的時間,就在這種氣氛中尷尬溜走。
不了了之,他們仿佛又和好了。然而也已經在雙方心里種下了一根刺吧。臨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們都不舍得入睡。
“給我唱首歌吧”,她說。
老早就說一定要親耳聽到他唱歌,在離別的前一晚終于聽到了。他讓她講故事,她不知從何開口。于是變成了久久的擁抱,即使什么都不說也那么有氛圍。
她問有沒有什么想跟她說的。
依舊是沉默。她終于感受到了跟一個不愛說話的人在一起的無奈。
可是,她看到了他不停抖動的眼睛,摸到了他流出的眼淚。
她沒有聽到他的甜言蜜語,卻看到了他無聲的抽泣。
眼前的這個經歷過部隊的磨煉,軍校的考驗的男子,如今為了她的離開而哭了。
什么都不說卻默默流淚的男子更讓人心疼吧。
那身迷彩不但不會因為離別而讓時間停駐反而還要提前。延遲了一會兒又一會兒,說了一句又一句的該走了,她就是不放手,他也不肯走。
離點名十分鐘,他終于放開了手。電話里,她聽到了他奔跑時的喘息。呼呼的風聲讓那句未說出口的“我愛你”永遠不必再說出口。
一個人來到的城市,也要一個人拎著行李離開。
匆匆相遇,匆匆相愛,匆匆分別。
離開后不足一周,他們分手。
沒有吵鬧,沒有質問,甚至連一句正式的告別都沒有。
相見之前,他曾問她:你確定倆人要在不斷的磨合中走下去嗎?如果你覺得可以,那我不會先離開你。
她堅定的回答。
可是啊,他還是先選擇了放棄。
她再固執也知道適可而止。性情不合可以慢慢的為彼此改變,可她不愿意再去挽留一個否決了一切的人。
你看啊,這個城市晝夜不舍的輪回著,城市中的人們也在不斷的更迭著思想。
也許一開始無限快進的劇情暗示著故事也要匆忙的落下帷幕。
還沒到來的九月軍訓,來不及吃醋就已經跟她再無瓜葛。
再不會在醒來的第一時間收到他的短信;再不用計算著他的午休時間、晚點名時間;再不用想著晚上什么時候睡覺,他會再錄下那首歌兒;從此以后,因他而養成的所有習慣她都要再一一戒掉。
其實一開始她就知道,倆人都是在猶豫中向前,沒有終點。而她不過選擇了在擁有的時候奮不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