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時,師大后門開了一間蘭州拉面館,可能是蘭州拉面最早在中國連鎖布局的館子吧,對吃比較講究的南方人,遇到異鄉口味,總想嘗一嘗,結果那個門店門口總是熙熙攘攘。
我每次路過門店門口時總是聞到空氣中彌散濃郁的牛肉香味,但是和我們平時吃的牛肉火鍋,紅燒牛肉,醬牛肉,鹵牛肉迥然不同的牛肉香。
作為窮學生,口袋里的錢總是計算著花,面不是我的主食,只能作為消化不良時,夜宵的食物,而這有方便面來擔當,但嘴巴總是饞的要死,胃口總是好的出奇,每次眼巴巴地看著店里進進出出的人,摸著口袋,不停的吸著鼻子,好像香味吸進去了,人也飽了。
上班不久,有了收入的男朋友每周從另外一個區過來看我,我建議去蘭州拉面館吃面,為了避開人流,特意去了個早,一碗牛肉面六元,我一天的伙食費,吃著爽滑勁道的手搟拉面,飲著濃香撲鼻的牛肉清湯,嘗著細嫩弾牙的牛肉,覺得生活都美好了。
后來每周男朋友過來都會請我去吃那家蘭州拉面,也吃過他家其他品種,啥羊肉面,西紅柿蛋面,手抓面,三鮮面之類,覺得還是原味的牛肉面好吃。
但畢竟是南方人,從小吃米飯長大,對面還沒有熱愛到每天必備,城市里蘭州拉面館也多了起來,價錢也在無聲無息地增長著。
年歲漸長,也路過很多城市,路過很多家蘭州拉面館,不再有昔日的饞嘴和向往,偶爾吃面也是飽腹作用勝于享受,再也體會不到吃了一碗面覺得那種生活都變美好的感覺。
我昔日的男朋友,現在的先生,在瘋狂時代,是曾每到一個城市都要品嘗一碗蘭州拉面的人,現在也漸漸消停了。但去年去了一趟蘭州后,對蘭州拉面再次熱愛起來,回來和我反復提起的蘭州就是蘭州拉面,不是,在蘭州叫牛肉面。說,以前我們吃的根本就不是蘭州的正宗拉面,你只有在蘭州本地才能體會為啥蘭州人每天趕早一定要吃一碗面。但作為理工生,他的描述只能是反復出現,好吃,好,香之類的。
我們戶外團隊決定去敦煌戈壁徒步,為節省費用,需要在蘭州周轉,先生就說,到蘭州你一定要去吃蘭州拉面,哦,不,叫牛肉面。
17日從深圳出發,歷經3個多小時到了蘭州中川機場,想不到,中川機場是中國離城市最遠的機場,要坐大巴,歷經78公里才能到市區。
在車上,我讓蘭州人給我推薦一家拉面館,人家就急了,說在蘭州,沒人會叫蘭州拉面,都是馬子祿,國保,占國,現在最熱的是安泊爾。
蘭州人說,出城30里,就不是蘭州拉面,北上廣滿街的都是青海拉面,90%都是青海華隆地區回民開的,味道,形式都和蘭州面不一樣,山寨,連產品線都沒學全。
在蘭州,拉面從大寬到韭葉子,師傅問你要哪種寬度的,要不要辣,牛肉,小菜另外點。
而且熱心的阿叔告訴我,吃牛肉面在蘭州叫“軋牛大”(吃牛大碗)。
你隨便到哪家小巷子就可以看到牛肉館,一進門,你看到柜臺,點餐時要快點,交錢領票走人。
比如“襞寬打完,加柔加膽,以碟子采”(薄寬大碗,加肉加蛋,一碟子菜)
像你這種女人,別人問你“吃個薩尼”
你就說:“小碗三細,加肉加蛋,一碟子菜”,點餐完,你就去領面,
但領面也有講究,“肉蛋雙飛怎么辦”,先領配菜,占好位子,你們一人看著,再去領面,要是先領面,回來就找不到位子了,你就只好在外面端板凳甚至蹲路牙子了。
哈有,你要不能吃辣,你遞票時,要加一句,不要辣子。
到了蘭州安頓好住宿,已經是下午2點多,打了一輛出租車,讓司機推薦好吃的牛肉面,司機說本地人很少吃馬子祿,都是游客吃,名氣大,但不地道,安泊爾也是網紅店,本地人吃國保,占國,現在還有舌尖尖也很好。但現在是下午,有些店可能關門了,不行的話,就去金強,有24小時店和自助點單機。
好在那家占國依然可以吃到面,但沒有其他客人,所以看不到傳說中大家熙熙攘攘,熱熱鬧鬧點單,領面,占座,在路牙子上蹲著吃面的場面。
順利地領到面,所謂牛肉面7元,是光面的錢,牛肉70元1斤,一兩或2兩,小菜2元一份。我和隊友點了二兩肉,三碗小菜,結果人家是吃素的,牛肉全給我了,我點了毛細,為了喝清湯,我沒有要辣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我吃到面沒有驚艷的感覺,就是覺得好多啊,怎么這么大一大份,吃不完,涼拌的小菜比較咸,但口感爽脆。
我吃完傳說中的好吃到爆,讓人念念不忘的蘭州牛肉面,只能感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謂山寨的蘭州拉面在我最饞的時候出現,而且她恰到好處地改良后更符合南方人口味,更重要的是我嘗過太多美食,舌尖已經逐漸麻木,饑餓才是最好的調味品啊。
一周后離開蘭州,我決定最后一餐再來一次牛肉拉面,去了那條東崗西路有名的楊老四,中午高峰期,面館倒是熱鬧,很多孩子都是大碗面,紅通通的辣子漂浮著,我依然沒有勇氣嘗試辣子,也品不出這家面與其他家的差別,我只能說,其實味道不錯,但是美味更多是在傳說中,想象中,回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