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埃德·休斯頓,是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人類生態學和心理學教授。
一開始看到他的研究,我也是將信將疑。他的研究深入到了社會心理學的核心:預測夫妻關系的穩定性。我是二婚不久,第一次失敗,也沒發現個所以然出來。大多數離婚再婚的人不會刻意分析深層次的原因,總是覺得對方不合適,不好。
很可能,這些對伴侶的感覺,不是導致婚姻毀滅的主要原因。
休斯頓在心理學界,是人際關系心理學的先驅,早在1981年,他就開始研究情侶到夫妻的過程以及結果,并預測他們的未來,痛苦的,還是幸福的。鑒于現在的離婚率高漲,我覺得我們都應該審慎看待這一問題:為什么會離婚呢?
休斯頓發現:
大部分的夫妻遠遠沒有幸福的相愛
我之前研究過幸福的基準,我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過山車式的幸福,忽高忽低,跌宕起伏的感覺再興奮,也跟幸福無關。幸福具有穩定的特性,就像心電圖,有起伏,有著很穩定的波浪線。如果一個人的心電圖出現了過山車式的波浪線,說明這個人快死了,婚姻幸福感也是同理。
休斯頓在研究中說:前兩年是關鍵,那時候的離婚風險特別高,但這段時間發生的變化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于婚姻的走向。其中一點就是相愛的穩定性,即沒有忽冷忽熱的情緒,沒有若即若離的互動,即使不算深情,平淡地相依相偎也是始終貫穿的。
可以說,有效維持平淡,而不是興奮,是衡量婚姻持久的一個關鍵指標。
戀情開始于羅曼蒂克式的夫妻更容易離婚
戀愛伊始,大多數的情人都會得到一種巨大的認可感,當他們越來越親密的時候,他們會感到自己的對象是地球上唯一一個跟自己般配的人,是唯一一個重要的人。這種感覺其實相當致命,一旦這種感覺消失,或者時而消失,就會給親密關系帶來沉重的負擔,懷疑和猶豫就像難以抑制的虛火內熱一樣,會從心里升上來。
社會學家給這種逐漸消失的動態感起了一個名字:幻滅。情侶相處的開端,大家都只會給對方留下最好的印象,從而避免和隱藏自己的缺點毛病。當他們深入了解,結婚之后,理想化的形象讓位于現實,就導致了失望,接著愛情消失了,婚姻處在幻滅之中。
羅曼蒂克總歸是美好的,但終究也是不現實的。
乏善可陳的婚姻更牢固
休斯頓的研究大量案例指出:婚姻持續時間長,但生活乏善可陳的夫妻,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么脆弱,那么容易離婚。如果一對夫妻的婚姻,從一開始就不那么令人滿足,他們的浪漫主義沒有受到社會意識形態的侵蝕,這種婚姻反而更長久。
肯定有很多人贊同,我們的父輩,以及我們的生活中,不乏其人,他們的夫妻生活就是上班賺錢,回家睡覺,養孩子,孝敬父母,一輩子甚至都不怎么旅游——這種死水微瀾的婚姻關系其實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牢固。
為什么呢?
從一開始,他們的婚姻就對羅曼蒂克沒抱指望,對所謂的高質量生活,幸福生活沒抱太大的指望,因此不會導致太大的失望。他們的重心不在于自我感受,而是在于如何有效的,不出事故地走完人生旅程,做自己該做的事,盡自己該盡的責。
換句話說,他們不那么自我,而過分的自我,也是婚姻的障礙。
總結
我其實不是那么自我的人,也是甘于平淡的人,而且我還不喜歡羅曼蒂克??梢氖牵蚁惹罢业呐?,全方位地具備了這三點要素:
自我
羅曼蒂克
不甘平淡
很顯然,我離婚了。離婚之后,直到現在,我才考慮為什么離婚的問題,當初,我覺得我們只是三觀不合,沒有深層次的分析離婚的內核。直到前幾天,看到休斯頓的在美國心理學協會上的演講,我才意識到,婚姻是可以預測的。
對于確實想要結婚的人來說,不妨參考一下這位心理學家的研究,從戀情開始就注意一些事項,比如:
能不能維持穩定的幸?;鶞?;
大多數婚姻的幻滅都是從以自我為中心開始的;
過分追求羅曼蒂克的人,會掩蓋現實的真相;
平平淡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