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會議室,只有我一個人。
這個場景,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為從一開始的我不怎么想留在這個會議室,到現在我每每都是留到最后的一個人。說熟悉是因為一直以來,我好像都習慣晚點走。
在學校的時候,我不喜歡準點去吃飯,因為準點就會遇到很多人,我喜歡等一會兒,甚至是等到大多數人都吃完之后再去。
以前我以為這是一種制造我和別人不一樣的感覺的方式,但后來發現,也沒有什么刻意為之,坐著坐著,別人都走了,只有我一個人在這里。
今天也是如此。旁邊的一位同學,平常都是很早就走了,但是今天因為監考任務留到了最后一刻,他從辦公室到會議室,來來回回了至少3次,每次都驚訝地看著我,問我怎么還不走。最后走之前,打趣地說我是“勞模”。
我問他回去干什么?
他說,吃飯,休息……
突然感覺整個世界都只有我一個人,我面前的人,不是考研,就是保研,或者是專心做著實習工作,打算應聘教師編制……
我呢?
教輔編寫。有一瞬間,我是失去了意義感的,我感覺我和身邊的人是如此的不同。過去我或許還會引以為豪,覺得我和普通人不一樣。現在,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畢業季的原因,我感覺我的這種與眾不同沒有給我帶來實質性的結果。
此時此刻,我誠實的說我其實是痛苦的。但我知道這意味著一種成長。
我為什么不去考研呢?雖然也痛苦,但是那是一種面臨“考試”的熟悉的痛苦。
我為什么不直接專注于招工作呢?雖然聽起來很殘酷,但是專心去準備,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基本也是沒問題的,即使小學科學老師也是一份工作嘛~
我總是想突破自己,但是當我把自己置于一種舒適圈之外的地盤之后,發現自己還難以接受。想往回走,這是本性。往外走,感到痛苦,這也是本性。
這其實是一種契約,一種約定。我把我自己放進入教輔團隊之中,那我就要完成相對應成長的事情。不管是創作、還是管理工作,都是我需要履行的一份約定。這是今天聽了賈行家老師分享的演講豁然開朗的感悟——一為約束,萬物不入。
這不僅是為了突破自己,而是通過和團隊的一種契約,逼著自己去成長!
如果沒有這份契約,我在哪里?
可能在吃著可口的飯,可能正躺在床上美美地休息、可能多點精力就會出去玩……
但我總想創造些什么東西,或者我總想著和別人不一樣。當我自己一個人做不到的時候,我把自己放在這樣一種契約的環境之中,用這種約定幫助我自己做到。
這不是一種任務,而是自己選擇了成長,而不是停滯不前!
所以,有什么好痛苦的!我選擇變強,必須接受變強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