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不能夠長時間地忍受空白、無意義的狀態,人總是要去理解和解釋自己和這個世界。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挺無趣的,沒有什么愛好,既不打游戲也不喜歡嘮嗑、打麻將,當然像音樂 繪畫這樣更高雅的愛好就更沒有了,以前還愛踢個球,工作后,踢球的機會太少了,所以工作之余難免會感覺無聊。
無聊是一種無意義的空白,我用寫作開填補它,這是我寫作的初衷。
日記
既然是為了獲得意義感,那么日記就是最簡單 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日記中,我也是更多地寫下自己的感受、感想,而非記敘事情的經過。因為我覺得這種方式更能體現 "我 "的存在,情感的體驗是一種高級的思維方式,帕斯卡說 "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笛卡爾說,"我 思故我在"。
在我之前的日記里,我經常袒露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欲望。比如對某個人的不滿或憤怒,對某女生的愛慕,對同事的嫉妒,對老板的埋怨。我都寫在日記里,日記成為我認識自己和情感解壓的一種方式。
小說
慢慢地,我對這種日記感到厭倦,每天的內容都僅僅是自己的感受,而且越來越感覺內容差不多,沒有什么變化、或有什么新意。
我的這種日記寫作格局太小,僅僅局限于自己個人的感受、并且深度也不夠,依然沒有讓我從平庸無趣的現實生活中脫離出來。
高曉松說 ,"人生不該只有眼前的茍且,還要有詩意和遠方"。
"人民的名義 "前段時間狠狠地火了一把,我看完后,感覺這么龐大,復雜,生動的人物故事情節實在太美。能構思出它的作者肯定是深刻洞察人性,充滿想像力的人。
我那時忽然發現小說創作是中,非常有趣的事,通過構思人物、情節 、主題等等,講述一個故事,一個并不存在,卻引人入勝的故事。
小說創作,擁有無限的空間,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 意圖和想像任意創作,會感受到一種造物主的感覺,所以小說是遠方,小說的創作者是自由的。
這是我想寫小說的原因。
觀點
因工作需要,經常會寫一些對外合作的技術文檔或產品論證報告。
這些方面的工作,我做的很不好,老板對我的評價一是太啰嗦,重復和無關性的話太多,二是重點不突出,沒有說明白問題的關鍵,三是論證無力。
我的反思是,有兩方面的寫作技能需要提高,一是提練關鍵點,二是分析論證。
而觀點型論說文能很好地鍛煉這兩方面的技能,這就是我想寫觀點型文章的原因,邏輯思維第五季中的文章是我重點學習和研究的對像。
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