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ENG
是枝裕和的新片《比海更深》看完了,不覺溫暖。
就像當初看完《步履不停》,和朋友說,這部片很溫馨,朋友詫異看我說:這么殘酷的片子,你卻說溫馨!
后來和人復述故事情節,別人也說:是很殘酷啊……
但是“殘酷”,不是生活本來的面目嗎?因為不粉飾這真實的底色,才讓我注意到影片中的溫度,這才是導演要表達的吧。
絕不是“殘酷”。
猶如《比海更深》,也不是講一個家庭的分裂,講不爭氣的兒子如何敗家,講了離婚之后“回不去”的現實,而是講了維系家人之間的愛和牽絆,講了一個無賴中年的夢想。
阿部寬飾演的男主筱田良多,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家,為了糊口和收集素材,也做著私家偵探的勾當。業務能力一般,還喜歡賭博,所以常常捉襟見肘,一沒錢了,就回到母親家,在母親小小的公房里搜羅一番,拿點值錢的東西去賣掉。
影片開始,父親才過世不久。樹木希林飾演的母親和女兒一起做菜,這一幕又不禁閃回了《步履不停》。家中細碎的聲音最能勾起人心底對于“家”的回憶和依戀。女兒勸母親多交朋友,母親說:交再多朋友也不過是增加參加葬禮的人數罷了。這一刻起,愛上了樹木希林,愛上這個老奶奶。從瑣碎的談話里,得知父親是一個不咋樣的家伙,和兒子一樣,吊兒郎當,不負責任,還喜歡賭博。等到兒子來問母親要什么父親留下了的卷軸,母親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干脆一口說你父親的東西他死的第二天我就全都扔了。良多詫異說一起生活了五十年怎么這樣,母親說,就是因為生活了五十年才這樣啊。啊,太喜歡這個母親了!
并不是“刻薄”的毒舌,也不是“絕情”到無情,反而是對家里人一點一滴的愛和深刻的了解,才讓母親無事人一般說出這樣的話呢。這就是是枝裕和于生活的“殘酷”中發現“溫情”的力量吧。
有一個不爭氣的兒子,整天想著寫作,想著中彩票,賭賽勝利,對家里沒有一點貢獻,作母親的心情想必有些不舒暢。可是從頭到尾,母親也沒有數落過兒子一句,也沒有揭穿過兒子偷拿家里東西的行為,她只不過略略腹黑地在兒子給了她一張鈔票(其實是之前從母親那兒偷的)時,心血來潮地說:要不你給我買套別墅吧!這種揶揄實在可愛。可是在看到兒子把香爐中的香灰倒出來一根一根挑沒燒完的香頭時,母親卻敏銳地察覺:你是不是覺得手上這些香,就是你爸啊?這種洞察,除了母親又有誰做得到呢?當然她也不忘加上一句:人走了,再想也沒用,還是趁活著的時候,好好對待才行。
母親對兒子的不爭氣,是感嘆,是不滿,但再怎么樣,心里還是愛,愛大于一切。否則也不會在臺風天里央求兒子和前兒媳住下來,不會急切地給他們鋪上床,她想為兒子盡一點力,為他挽回婚姻,也不會在和兒媳開玩笑時突然老淚縱橫起來。
除了母親外,我也喜歡男主良多,沒出息,頹廢,想著“我的人生是從哪里開始出了問題”,卻死性不改,愛賭,不務正業,整個一標準“無賴”。
作為兒子,他也有愧疚,沒能讓母親住進大房子,他承認自己沒出息,作為父親,他也有愧,付不出贍養費也還要硬著頭皮給兒子買新鞋,哪怕用上一些不太光明的小伎倆。最有愛的就是帶著兒子去買彩票,一心要把“家族遺傳”的習性灌輸給兒子,大概是,那也承載著他自己小時候被父親帶去買彩票的回憶吧。
寫作成名,彩票中獎,無論哪個夢想都沒有實現。但是良多仍然是那么悠然地堅持著,堅持無賴下去,并不是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覺得恐怕只有這樣才是真實的自己,無法挑剔,無可選擇。
世上就有這么一種人,可能一輩子碌碌無為,一事無成,但是他們真誠可愛,無賴天真,是世間的尤物。
妻子離開了,良多也難受的,但做不了什么。做一個無賴的代價,他一直都承受著,沒有責怪過誰。
兒子知道父親的。兒子說:爸爸的夢想,還沒有實現。至少他知道,爸爸是有夢想的。兒子對父親說他將來要當公務員,可是另一方面又對媽媽說,我就是喜歡四壞球,“無賴”被兒子“繼承”了。
彩票會不會中獎,夢想又會不會實現,這些都不重要。不要做人中龍鳳,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如電影海報所言“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大人”。那又如何?
愛意漸漸涌上心頭,是枝裕和最能抓住不經意間的愛。包括良多去當鋪時,當鋪主人拿出他寫的書,告訴他,是你父親送我的,他給鄰里都送了,說是頭版,要好好珍藏。
原來走掉的人也在,就像《步履不停》中的蝴蝶,這一次又飛進了《比海更深》里的舊舊的“公團住宅”小區。
母親說:這輩子我也沒有愛過一個人比海更深。可是她卻總是提起那個不負責任的丈夫,還夢到他活得好好的,可是她扔了“所有東西”卻收納著父親穿過的睡衣。
我覺得溫暖,因為人們彼此相愛,那比海更深的情,無言、無聲,靜靜流淌在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