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人到中年看待人生和命運的眼睛才會變得明亮清晰起來?這個問題其實我并沒有確切的答案。對于“中年”我倒是有一些感慨,想起前幾天在駕考場外被一個女孩拉住叫著“大叔、大叔”借補考費時的情景,不禁自問是否已到中年?
翻看“中年”在網絡中的定義一般是指45歲到64歲這個年齡段,心中倒像一塊石頭落了地,還差個十來歲才步入中年的行列。不過按照我的理解當一個男人在生命中承載了兒子、丈夫、父親三種身份的時候,其中的心理變化已經步入到中年這個年齡層次中了。
《比海更深》中的良多所面對的人生際遇就是我所認為的人到中年的朋友曾經經歷或者正在經歷的故事。
《比海更深》的片名出自鄧麗君的一首日文歌曲《別離的預感》。這首被日本歌迷譽為“夢幻情歌”的歌曲據說是鄧麗君所有日文歌曲中卡拉OK點擊率最高的曲目。
鄧麗君是我最喜歡的歌手之一,聽她的歌曲很奇怪,明明是一首曲調歡快歌聲悅耳的音樂,經過耳邊到達心里卻總有一股莫名的酸楚……
良多終究還是失去了妻子,接受失去的那一刻才是良多真正成熟的開始。比海更深,比天更藍,再也不會這樣去愛了。
臺風之夜,孫子與奶奶在一起聊天。孫子說媽媽是因為討厭爸爸才離婚的,奶奶回答說當初爸爸和媽媽也是因為相愛才結婚的。
妻子仍然保存著她的教師資格證書,也許因著這個當初愛上了喜歡寫作的良多。只是十幾年前的良多僅僅寫成了一本書獲得了一個并不知名的文壇獎杯之后就沉寂不起了。這樣的結果既可以歸結于靈感荒蕪,這也成了日后拿著靈感做幌子去私家偵探所工作的起因,更多的是因為賭博的惡習令自己的生活變成了一團亂麻。
離婚后的良多借職務之便跟蹤自己的前妻遭到同事的揶揄,良多為自己辯解:我這可不是吃醋,這是責任感。只是當自己口中說出“責任感”的時候,前妻已經不再需要他的這份責任感了。
人走了之后,再思念都是枉然。
知子莫若母,良多如今生活的困窘母親知道。陽臺上那顆良多高中時種下的小樹從來沒有開花也沒有結果。良多的母親說:“我把它當做你,天天灌溉”。養育良多的半生想必也是非常艱辛,從小做著作家夢的孩子看來雖然沒有得到父親表面上的支持,但母親的鼓勵卻是一直都在。
小區里遇到熟悉的朋友總是歡喜的介紹著自己這個外人看來并不成氣的兒子,在母親的心里能寫一手好文章的兒子也有值得她驕傲的一面。
面對著已經離異的二人,做為母親情理之中的想要點醒自己的孩子去挽留優秀的兒媳。“我都這把歲數了,卻從來不會愛一個人比海更深。為什么男人都不會珍惜當下呢?總是在追求失去的東西,想著無法實現的夢想。被這些東西困住,每天還怎么快樂?”一切都無法挽回,可是生活還要繼續。
失去的時候才知道曾經擁有的珍貴,這句話在每個人的耳邊已響起無數遍,可是有多少人是在真正的失去之后再度想起這句話淚流滿面呢?
夫妻一場,因愛成婚的時光在彼此的心里都有著深深地烙印。前妻跟男友提到良多寫的書的時候,那雙期待的眼睛里無疑是還存有著一絲對舊日感情的依戀。只是年輕時候的二人可以因著愛情生活在一起,人到中年的妻子卻早已領悟生活中只有愛卻無法支撐現實的道理……
幸福這種東西啊,要是不放棄什么還得不到呢?良多的母親這樣對他嘮叨著。
幸福,究竟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幸福?寫作的夢想無法支撐現實的需求之時,幸福就成了一種奢望。如果良多肯放棄那么一點點自己的堅持去回歸家庭,換來的豈不是一家人的幸福?
有勇氣成為他人的過去,才是真正成熟的大人。是枝裕和借偵探公司老板之口說出的這句臺詞無疑是對感情最犀利的評語之一。這句勸告良多的箴言并非打擊良多想要復合的美好心愿,這是在告訴他當一切都已無法挽回的時候正視自己才是一個理智成熟之人最好的做法。
愛情來到的時候像漲潮,讓人來不及思索就陷入在甜蜜的海洋里。婚姻卻像那離開浪潮看似平靜一望無際的水面時光,暗流涌動。前妻對良多的評價是像個孩子不適合結婚,良多的眼睛和內心仿佛看不到海水深處的暗礁只對著潮來潮去歡呼雀躍,如何面對婚姻這個長達數十年的考驗,沒有那顆“中年”人相對成熟的心智如何能夠勝過?
只點一份的漢堡以及刻意弄臟的球鞋,這現實的困窘與一月一次與兒子的相見就是對良多過往生活的懲罰。堅持夢想并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值得尊重。在理想主義者看來再也沒有比堅持更重要的事情了,只是往往理想主義者并不屬于“中年”。
良多去敲詐的那位學生恨恨的對良多說:“我長大絕對不想變成你這種大人”!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理想主義者,我想良多曾經也是這樣。
人長大之后,許多事情都變了……
已到中年的良多此刻經過生活的洗禮,他以那種貌似高高在上實則失敗透頂的心態對學生說:“你以為輕松就能成為理想中的大人”?這句話仿佛就是他對自己的注解,理想從來都不是輕松的,只是對于此刻的良多來說未免有些太殘酷。
其實我們都知道太多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我的人生哪一步走錯了?良多在自己骯臟的住所問自己。
這個世界有太多碌碌無為的人,這其中有你也有我。自我規劃的人生從來都沒有按照自己書寫的劇本去演出,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上帝手中。
也許良多逝去的父親談起他的夢想總是不歡而散,今日的良多也成為了一個父親,在躲避臺風的夜晚他問起兒子的夢想,兒子也回問良多:“那你以前想干什么?成功了嗎?”,良多回答說:“我的夢想還沒實現呢”!父親遺留的硯臺成為了良多再也不會出手的收藏,良多沉迷的彩票又全部交托在兒子的手上,血緣延續的表象下不同的夢想卻有著同樣意義的傳承。
有時候想想人生中那么多的需求,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母親在古典音樂中打發老伴離世孤獨的日子,人到晚年一切都已經看淡了,屬于自己的夢想隨著時光遠去,對家庭生活的留戀才是根植于內心最真實的表達。嘴上說著老伴死了把他的東西都扔了,其實老伴的衣服和生前喜愛的硯臺都好好的收藏著。五十年的相伴說是沒有遇到比海更深的愛情,可是這么多年的相守相比良多的婚姻何嘗不是一種愛情的典范?
典當鋪老板拿出的良多出版的書,那是曾經看不慣自己夢想的父親暗地里買來多本送給街坊鄰居做紀念的,這份無言的父愛又豈是能夠用海水的深度可以丈量?
今日的良多也成為了一個父親,臺風之夜爺倆躲在自己兒時躲過的避難地,望著眼前的兒子可曾想起了逝去的父親?一代一代的傳承,好像那包裹好好的臍帶連接著這個破碎的家庭中的血脈。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夢想,唯一相同之處就是那無法言說的比海更深的“愛”。
婚姻雖然無法繼續,但良多依然是孩子的父親。在臺風之夜曾經的一家三口難得齊心協力一起去搜尋被遺落的彩票,良多也漸漸接受了這樣的結局。夢想(愛情)終究是夢想(愛情),現實(婚姻)依然是現實(婚姻),這樣的人生之路無所謂錯與對。你選擇了堅持自己或許不經意間傷害了別人,如同良多,你選擇了未來生活的依靠或許埋葬了心底的愛情如同妻子。避難處里前妻對良多的忠告想必在后來很長的時間里都會在良多心中泛起波瀾,“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可是每個人的選擇造就了如今三口之家的結果。
勇敢的成為別人的過去,勇敢的正視現實的生活。當母親笑問著自己如何離世面對死亡的時候,身為兒子的良多應該要體會到母親辛勞一生所抱有的期望了。當前妻在臺風之夜看似無情實則憐憫的對談中,身為丈夫的良多應該要思考如何去經營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了。當兒子在商店挑選便宜的球鞋的時候,身為父親的良多應該要悔恨自己面對孩子力所不能及的窘況造成的原因了。
世界上是沒有多少人能活成自己夢想中的樣子,不過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夢想更為重要的東西存在。年輕時的良多也許并未看透這一切,人到中年的良多在路邊陪著母親尋找蝴蝶的時候,在車上偷窺前妻與男友分別的時候,在彩票站讓兒子選擇彩票的時候,應該會明白了那個比自己夢想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個比海更深的情感究竟是什么了……
《比海更深》是去年是枝裕和推出的一部電影作品,很難想象這樣一部平淡至極的家庭生活片在如今這個浮躁不安的社會里仍然會打動許許多多的觀眾。
今天的我站在如同電影中的良多所處的位置中回望自己的過去面對如今的現實無疑感慨“良多”,父親對我四字的評語“志大才疏”久久回響在耳邊。多年前離開家鄉父親寫過我的那封叮囑勉勵的信件依然收藏著,我不時的望向十來歲調皮搗蛋的兒子,我卻仍然不知道他的夢想是什么。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也沒有變成我理想中的的大人。
來到這個世界即將百日的女兒萌萌的笑臉仿佛是我此刻最好的慰籍。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人們終將經過這三個身份的轉變。今天的我似乎也漸漸地向現實妥協,沒有幾人能獨立于家庭之外,比海更深比夢想更為珍貴的那個情感才應該是一個長大了的人所應該保護和祈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