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已經很少能靜下心來閱讀一本詩集,尤其是結婚生子之后,屬于自己的獨處時光越來越少,詩歌開始變成生活里最奢侈的附屬品。偶然的機會,接到了甘肅文化出版社寄來的牛慶國老師的詩集,讀來卻有著深切感觸。詩集名字叫做《我把你的名字寫在詩里》,沒有開始閱讀之前以為牛老師竟然開始涉足情詩領域了,翻開才知曉詩集的厚重和真切。它講的是離家游子與家中父母親之間的生活細微,飽含深情的背后,也讀出了別樣的韻味。
回憶起的盡是溫暖
杏兒岔的秋日、母親偷來的苜蓿葉、納過的鞋底和刨過的土豆,經由是人的回憶浸潤,顯得那么親切而貼近。
牛老師說,這些詩大部分是父母在世時候創作的,當時寫這些作品的時候,并沒有想著發表,就是為了排遣自己心中那些痛苦。于是,一首首不長的小詩讀來,仿佛把父母的生活又重新閱覽了一番,從中看見溫情,也品出愧疚,遺憾,抑或不舍。
人大抵都是如此,在身邊的時候覺不出特別,待失去后體味卻更刻骨銘心。
杏兒岔的一場大雪 鋪天蓋地,忽然 山川草木
跟著我一起喊媽
你種過的每一粒糧食
此刻都重孝上身
你沒有說我的娃別哭
也沒有把我從雪地上拉起來
從此 哭與不哭
都得我自己決定
寫給父母的情詩
所有的詩篇當中,感觸最深的便是與書籍同名的詩目——《我把你的名字寫在詩里》。詩人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非常輕松地將作為讀者的我代入了詩中的場景,讓我不禁興起朗誦了其中的兩段。
當讀到“松開手的那一刻,我聽見我們之間的血脈嘣的一聲剪短”,聲音也隨之哽咽,我仿佛與詩人站在平行的空間之中。體會那失去至親卻無能為力,被悲傷撕扯著的痛。
這首長詩分為16個小節,幾乎每個小節都可以自行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油畫:含淚咽下苜蓿、企圖輕生后的決絕、一心為娃受難的虔誠........讀過這一幅幅畫面,真誠與深情畢露,直指我心中的最柔軟,也最怕去觸碰的那一片空間。
當我從蘭州趕來看你的時候
你只能伸出一只干枯的右手
摸索著把我握住
握得那樣緊啊
只聽見你粗重的呼吸
像有人在你的喉嚨里拉著大鋸
一棵生命的大樹
就要被鋸倒
就這樣我們握了整整兩天兩夜
讓我見證了
你在人間經受的最后的苦難
漸漸地你就沒有了力氣
松開手的那一刻
我聽見我們之間的血脈
被嘣地一聲剪斷
我終于沒能把你拽住
這是你一生中對我最失望的一次
時間所限,對于詩集的理解也有限,卻深深為牛老師鄉土化敘事方式所吸引,他對生養他的土地有著一篇發自內心的真情,對那片土地的風物四季、人情世故都傾注了深沉的愛,這種感情賦予了他的詩歌更為寬廣,也更為博大的美學感受。
2017,跟著圈媽,逼自己一把。